文档详情

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和分析论文.ppt

发布:2018-06-11约6.28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图-7 2011年诊疗措施与医院感染之间关系 经卡方检验,P均小于0.01 图-8 2012年诊疗措施与医院感染之间关系 经卡方检验,P均小于0.01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头孢菌素类头孢噻肟钠 97.1% 100% 头孢他啶 81.5% 49%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 敏感 氨基糖甙类妥布霉素 敏感 阿卡米星 敏感 庆大霉素 敏感 万古霉素敏 表1-3 2011年分离细菌的耐药性 2012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开始耐药,耐药率为78.5%。检出多重耐药菌高于2011年。提醒临床医生注意细菌耐药情况,重视细菌培养,应根据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结论与讨论 4 讨论 通过调查,对医院感染现患率、相关危险因素、常见感染部位、病原菌株、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病原菌微生物送检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并改进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预防并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意义 1、2011年现患率7.62%。感染前五位科室为ICU、新生儿监护室、神经内科、呼吸重症监护室及普外科;2011年新农合医保改革病人增多,复杂手术病人增多,危重患者患有不同基础疾病,病情复杂,新生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医务人员洗手执行率低;消毒隔离不彻底。 2、2012年感染现患率6.99%。ICU、新生儿监护室、神经内科、呼吸重症监护室、血液内科。2012年现患率低于2011年,由于医院准备三甲复审,医疗护理严格按三甲标准执行。 医院科室感染现患率 讨论 讨论 医院感染部位构成分析 1、2011年医院感染好发部位依次是:下呼吸道、腹腔内组织、泌尿道、表浅手术部位、胃肠道; 2、2012年医院感染前五位依次是:下呼吸道、泌尿道、腹腔内组织、表浅手术切口及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感染所占比率最高,与日常目标性监测一致,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监测的重点。 讨论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1、2011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及应用激素、放疗化疗及血液透析等诊疗措施。 2、2012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泌尿道插管为首位,其次为呼吸机、气管切开、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动静脉插管。 因此,使用呼吸机、泌尿道插管、气管切开、动静脉插管等侵袭性操作,应用糖皮质激素、放疗、化疗、血液透析等诊疗措施与医院感染有关,是引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讨论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 1、两年细菌培养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感染病例无明显差异,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最多,细菌大部分为条件致病菌。 2、条件致病菌感染已成为当前医院感染的主要细菌。 3、易感因素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所患基础疾病、留置导尿管、抗菌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长期住院等许多因素有关。 4、多重耐药菌使细菌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加大。 讨论 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送检分析 1、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6.51%;2011年住院病人抗菌素使用微生物送检率为 28.01%,低于卫生部30%的要求标准。多数科室抗菌药物应用不规范,不重视微生物细菌培养; 2、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率47.49%,抗菌药物使用明显下降, 2012微生物送检率32.16%,符合微生物送检要求,临床提高了根据细菌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讨论 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1、2011年分离的第一位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头孢噻肟钠耐药率高达97.1%,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为81.5%;只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有敏感性 。 2、2012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开始耐药,耐药率为78.5%。 3、2012年检出多重耐药菌高于2011年。提醒临床医生注意细菌耐药情况,重视细菌培养,应根据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重点科室加强目标性监测。 2、加强高危科室人群管理和监测。 3、强化医生根据药敏结果及微生物病原学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合理使用抗菌素,避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多重耐药菌发生。 5、减少不必要侵入性检查操作,临床医生掌握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试验方法。 6、严格执行手卫生,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95%。 7、加强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操作规程。 讨论 (1)本次现患率调查显示2012年现患率为6.99%,低于2011年7.62%,但仍高于我国200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4.04%;ICU、新生儿监护室及神经内科是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重点。 结论 (2)医院感染好发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其他为腹腔内组织和泌尿道插管。 (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呼吸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