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超深基坑地连墙逆作法顶管法施工技术讲义.ppt

发布:2020-02-24约8.41千字共16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导管法 (8)槽段混凝土施工 导管数量——槽段长度小于4m时,可使用一根;大于4m时,应使用2根或2根以上。 导管内径——约为粗骨料粒径的8倍,不小于粗骨料粒径4倍。 导管间距——使用150mm导管时,间距为2m;使用200mm导管时,间距为3m。 导管应尽量靠近接头 混凝土施工要点 混凝土配合比要求:水灰比不宜大于0.6;水泥密度不少于370kg/m3;混凝土坍落度宜为18~20cm。混凝土的骨料宜选用中砂,粗砂及粒径不大于40mm 的卵石或碎石。海水拌和会损坏含筋混凝土,因此禁用海水配制混凝土。 墙段接头管(构件)就位后,应检查槽底沉渣厚度并在4h 以内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必须使用导管。一般使用内径为150~250mm 的圆形导管,长度有l、1.5、2、3m 不等,根据沟槽深度及浇筑混凝土时的导管提升情况分别选用,依次接长。用起重机吊入槽内,插到槽底。 导管的连接要牢固,并要用橡胶密封圈做到完全水密,防止漏水。在使用前要检查导管是否变形、接头连接情况和防水密封性能等,使用后要及时冲洗干净。 (3) 混凝土的浇筑。 ① 导管的底端埋入混凝土的深度。 在槽段中的接头管和钢筋笼就位后,用导管浇灌混凝土,导管的底端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必须在1.5m 以上,否则混凝土流出时会把混凝土上升面附近的浮浆卷入混凝土内。但导管的埋入深度也不宜过大,否则混凝土不易从导管内流出,一般埋深不超过6m。 ② 浇灌混凝土时,导管的运动。 浇灌混凝土时,要使导管作30cm 左右的竖向运动,以利混凝土密实,尤其在混凝土不易流动的墙体接头部分更需如此。但上下运动不要过快,过快的运动会增加混凝土与泥浆的接触机会,使泥浆卷入混凝土内影响墙的质量,同时还会使泥浆的性能变坏。 (五)水下混凝土浇筑 ③ 混凝土面的上升速度。 混凝土搅拌好之后,一般应在1.5h 内浇灌入槽,但在高温天气下,由于混凝土凝结较快,所以必须在搅拌好后1h 以内尽快浇灌完。根据混凝土搅拌能力及各种因素,为了能够高效率地浇灌混凝土,必须准备好运输车辆。要求槽内混凝土面的上升速度不应小于2m/h;一个单元槽段应一次连续浇筑混凝土,直至混凝土顶面高于设计标高300~500mm 为止。凿去浮浆层后的墙顶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得小于1.5m,不宜大于6m; 控制槽段混凝土上升速度,使混凝土有一定翻浆压力而又不会破坏土体; 连续灌筑,一般可允许中断5~10min,最长20~30min; 锁口管吊放,两边的是锁口管 混凝土浇筑,中间的为浇筑设备,两边是锁口管 混凝土浇筑2 混凝土浇筑3 根据槽段的大小本工程要求两个浇筑孔同时浇筑。 锁口管起拔1 锁口管起拔2 预制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P34) 1、预制地下连续墙单元槽段长度和幅宽应根据开挖深度、基坑平面尺寸、起重机能力和构件长细比合理确定。单元槽段幅宽宜为3m~4 m。 2、导墙的设置和施工与常规地下墙施工方法一样。 3、成槽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成槽前应进行槽壁稳定验算。 2)宜采用连续成槽法进行成槽施工。 3)成槽顺序应先转角幅后直线幅。 4)成槽深度应大于墙段埋置深度100 mm ~200 mm。 5)清基后槽内泥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预制墙的一般规定 1、预制墙段宜在工厂制作,有条件时也可在现场预制。预制墙段可叠层制作,叠层数不应大于三层。叠层制作时,下层墙段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后,方可进行上层墙段的制作。各层墙段间应做好隔离措施。(P38,图2-23) 2、预制墙段厚度应小于成槽厚度20mm。 预制墙段的施工要求 预制墙段的堆放和运输 1、预制墙段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运输及吊放。预制墙段运输叠放层数不宜超过二层。墙段装车后应采用紧绳器与车板固定,钢丝绳与墙段阳角接触处应有护角措施。异形截面墙段运输时应有可靠的支撑措施。 (P39 图2-33) 2、预制墙段的就位吊点位置应按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吊点位置应计算确定。 3、预制墙段水平起吊应四点吊,起重钢丝绳与墙段水平的夹角不应小于45°。(P39 图2-34) 预制墙段的安放 预制墙段的安放顺序为先转角墙段后直线墙段。预制墙段安放闭合位置宜设在直线墙段上。闭合幅安放前,应实测闭合幅槽段上、下槽宽,并根据实测数据,对闭合幅墙段安放作相应调整。 预制墙段墙缝和墙槽缝隙处理 1、预制墙段墙缝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接头,预制墙段与槽壁间的前后缝隙宜采用压密注浆填充。 2、接头水下混凝土宜采用细石混凝土,坍落度宜为200mm±20mm ,导管内径宜采用Φ200mm。导管埋置深度宜2m~6m,导管应勤提勤拆。混凝土灌注及导管提升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