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致XX家长一封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学老师致XX家长的一封信
由于汤老师的关系,我对润泽同学的学习一直比较关注,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一些现象,也积累了一些看法,与你交流。? ?? ? 从整体上看,他的学习态度是好的,思维发展水平也是比较高的。但从结果上看又是不令人满意的,主要表现为成绩起伏大。我觉得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粗心。通常我们把会做却做错归结为小孩子粗心,其实粗心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润泽首先表现为口算速度不够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本来应该集中精力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法。对他而言,需要将一部分精力转移到计算中去。或者说注意力不断在分析数量关系和计算中换来换去。这种主观上的“不专心”导致粗心的产生。结果就是思维的效率与计算的准确性双双下降。其次是习惯有待改进。对小学生而言,重视结果忽视过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遇到简单的问题急于求成,不屑于过程;遇到困难手足无措,放弃过程。一句话,无论易难都没有过程。据我观察,他在答题时经常题目不读完就动手,思考不成熟就动笔。我常常告诫他:一道题目拿到手,先认真、完整地读题,观察结构特征、数字特征。这些都是第二步——思考的前提和依据。这一点上他表现尤为不足。在思考过程中,不完整,不成熟就匆忙动笔,表现出来的就是频繁的涂改。即使我提醒之后,仍然如此。不是他不听我的话,是习惯在支配着他的行为。? ?? ?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提高口算速度的方法就一个字——练。熟能生巧,需要注意的是练的过程中不能只讲速度不讲正确率,也不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才能事半功倍。至于习惯的改良,是急不来的,只能靠老师、家长多关注,多提醒,随着他年龄的增加,自我意识的提高,好习惯是一定可以养成的。? ?? ? 具体说,还有一些细节值得关注与改进。1.在他的草稿本上找不到完整的算式,假使他要进行检查,在草稿这一环节上是无处可查的。如果你让他将思考过程说出来,十有八九他是说不出的。草稿的零乱与缺失反映出来的是他思维的零乱与不完整。今后我们可以要求他的草稿要像作业、考试一样整齐、完整。还可以让他把思考过程讲出来,强迫他对思考过程进行整理、概括。2.对于一些需要理解的东西,他更乐于去记忆。记忆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数学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这样不仅容易记住,而且记得牢。哪怕暂时遗忘也可以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回忆起来。典型的例子就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如果题目的形式与例题一样,他可以做得很好,一旦变式,他就错误百出了。例如形如“A×B+A“的混合运算,他只记得要添上“×1”,却不知道在哪里添,为什么添,结果出现了“A×B×1+A”的笑话。这大概也是他重结果轻过程的一种体现吧。针对以上现象,除了老师、家长经经常提醒、帮助之外,有一个方法你可以试一试。让他去学书法。练书法有几个好处:一是培养他的耐性。他在答题的过程中不是急躁吗,写毛笔字偏生是最急不来的,每个字都要一笔一画慢慢地描。慢慢地说不定他也能心平气和地对待数学学习了。二是培养他的观察力。练书法,不是纯粹的抄抄写写,临帖的第一步是读帖,只有先把帖子上的字看仔细,完整地印在脑子里,才可能把字写好。写过之后,还要再比较,找优点,找不足。也就是说要把字写好,不动脑子是不行的。这虽然与数学的思维方式有点差异,但对思维的发展仍是非常有益的。为了让孩子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所以我对平时看到的一些现象,谈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千万不要误以为孩子到处都是缺点,从而对孩子充满怀疑、失去信心,那就得不偿失了。其实他已经很棒了,有些错误和习惯是由他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大家都有的。随着年龄的增加,自然而然就会减少或消失。当然,如果我们能多关注,多帮助,效果可能会更理想一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