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省日照市201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无答案).doc

发布:2017-08-23约6.2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试卷类型:A 二〇一三年初中学业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2.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将选出的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1.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2.“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 B.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国 3.以下表述与开元之治相关的是 A.独尊儒术,加强统治 B.皇帝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C.合并州县,革除弊政 D.烧毁一批珠玉锦绣,不再用奢侈品 4.“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A.焚书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 C.独尊儒术 D.清代的文字狱 5.“万里长沙”“千里石塘”是明清两代对哪里的称呼? A.钓鱼岛 B.辽东半岛 C.海南岛 D.南海诸岛 6.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是在签订下列哪个条约之后?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北京条约》 7.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曾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选择了实业。”此处省略的人物应为 A.严复 B.魏源 C.张謇 D.詹天佑 8.“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路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合作,共同北伐的网络诗歌。“北伐的战场”主要是在 A.湖南、湖北 B.江西 C.浙江、上海 D.广州 9.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 A.开国大典 B.加入WTO C.澳门回归 D.承办APEC 10.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句话中的“敌人”是指 A.英法联军 B.美国侵略军 C.八国联军 D.日本侵略者 11.“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A.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 B.土地改革,使人民有了自己的土地 C.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 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12.《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总路线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