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第4章 城市交通出行需求.ppt

发布:2018-09-25约1.22万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4.2 .2 出行选择决策的影响因素 (2)出行距离 出行距离是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出发地到达目的地之间有几种交通方式时,出行距离将影响乘客的选择。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人们的出行大致按照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公共汽车、小汽车、轨道交通的顺序增加。不过不同的出行方式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可互相替代。 运输能力——出行距离 * * 4.2 .2 出行选择决策的影响因素 2 交通方式特性因素 不同的交通出行方式在速度、费用、舒适与方便性、安全性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性,这些都会影响到人们的选择决策。 (1)出行速度与准时性 时间是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不同交通方式所耗费的出行时间往往成为乘客选择的关键因素。出行时耗包括路途行驶时间、中转换乘时间以及候车时间。另外到达时刻的准确性,对于不允许迟到出行的交通方式选择影响很大,选择不受交通阻塞影响的交通方式的比例就大。因此我们把准时性因素也并入到出行时耗的范畴中。 * 4.2.2 出行选择决策的影响因素 (2)出行费用 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群体,人们对出行费用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而言,低收入群体比高收入群体的费用敏感度更高。因此,公交出行费用的降低对原本采用自行车方式的群体的影响,远大于对小汽车出行方式群体的影响。 (3)舒适性与便利性 舒适性的评价尺度难于制定,受乘客主观感受的影响很大。一般而言,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与收入成正比,收入越高对舒适性的要求越高。 方便性是人们采用交通方式的便利性、容易性。 (4)安全性 (5)换乘次数与候车时间 4.2.2 出行选择决策的影响因素 * 根据调查,居民通勤出行方式选择对交通方式的方便性、快捷性、费用等三项因素最为关注;同时,安全性也是主要考虑因素。生活、娱乐等非通勤出行方式选择考虑因素与通勤出行存在较大差异,除要求交通方式便捷、准时外,对舒适性也有较高要求。 * 4.2 .2 出行选择决策的影响因素 3 个人及家庭属性因素 人是交通方式选择的主体,因此交通方式的选择因个人属性和家庭属性的不同而异,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庭收入、有无私家车等。一般而言,职业经理人、政府公务人员的汽车使用率较高。然而,西方工业国的经验表明,随着汽车化的发展,各种职业的人们购买家庭轿车的比例趋于平均化,职业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逐渐减弱。就性别而言,通常情况下,女性较男性的公共交通方式的利用率高,男性比女性的汽车利用率高。年龄的不同使个体消费能力与观念产生了差异,出行需求也有所不同。家庭收入越高,汽车保有率越高,公共交通方式的利用率越低。 4.2 .3城市交通结构 城市交通出行结构(Traffic Mode Structure)是指一定 时间、空间范围内城市不同交通方式所承担的交通量比例, 可以反映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交通出行需求的特点,以 及各种交通方式的功能与地位。 根据不同的研究重点,城市交通结构具有不同的度量 指标,常用的有三大类: * * 4.3 交通需求管理 4.3.1 交通需求管理概念 交通需求管理是指为了提高交通系统效率、实现特定目标(如减少交通拥挤、节约道路及停车费用、改善安全、改善非驾驶员出行、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所采取的影响出行行为的政策、技术与管理措施的总称。 需求管理的产生源于供给资源的不足。最初的交通需求管理主要是从减轻或消除道路交通拥挤角度提出的。如改变出行方式、增加单位车辆的合乘人数等,以减少道路机动车出行总量,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道路交通拥挤的目的。 现代交通需求管理已从减少高峰期间的拥堵和改善环境(如改善空气质量)扩展到对交通运输系统各个环节、各项功能的优化。交通需求管理最终目标是减少交通出行总量,优化出行结构,使交通时空分布更加均衡。 * 4.3 交通需求管理 4.3.1 交通需求管理概念 必要性交通出行需求与非必要性交通出行需求 必要性交通需求是指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必须发生的人的流动需求,它们在确定的时段内是相对稳定的,受交通供给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小,而直接的影响因素是城市规模、形态、布局。 非必要性交通需求是指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具有一定弹性或灵活性的出行需求,其流向、大小与分布受交通方式、交通组织及道路设施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 4.3 交通需求管理 4.3.1 交通需求管理概念 必要性交通出行需求与非必要性交通出行需求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