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学院考试的改革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琴法课程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呼伦贝尔学院考试的改革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琴法课程的研究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的琴法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承担着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任务。在呼伦贝尔学院以考试改革为抓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下,提出加强本专业引领、加强各项工作管理、优化课程设置等建议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课程改革;琴法教学
G61-4;G712
为了贯彻落实2012年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深化高等学校教育向应用型转型”的精神,2013年呼伦贝尔学院提出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的教育教学改革,同年3月印发了《呼伦贝尔学院考试改革指导意见》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来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015年5月,学校出台了《呼伦贝尔学院关于加快推进转型发展的意见》,学校的所有学科、专业都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强调“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学以致用”,使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化。
学前教育专业的琴法课程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课程。琴法课中的钢琴演奏能力和伴奏能力是从事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技能。琴法课程中的弹唱是成为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在考试改革的理念下,如何能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琴法课程的教育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琴法课程教学必须重新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琴法课程考试改革的特点
(一)强调过程性评价
考试改革强调过程性评价。在授课过程中加入了平时考核来规范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通过阶段性考核来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质量。教师每个单元或每个知识点安排考核,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知识点的不足,更加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演奏的基本功。同时还改变了传统考试学生只关注练习期末考试的一首乐曲,反复练习,希望取得好成绩,忽视平时的基本功训练,导致基础不扎实的情况。学生以后的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不能由结课的一首乐曲解决,所以只注重?Y课考试成绩会使学生所学知识狭窄。
(二)考核规范
在开学初教师提交本学期的教学材料(包括大纲、教案、手册)和考试方案,这些都详细设计了一学期的钢琴学习内容和考核内容,及所占比例和评分标准。考核现场有老师认真组织学生考试,保持考场肃静。两名老师对考核教师打分并记录,记录考核内容、抽签内容。考核现场规范使学生尊重考试,考试内容有材料可查询。 改变了传统考试组织形式简单,监考教师多由一人承担,同时对30多名学生进行考核,组织学生和现场打分都由一人完成,场面混乱以及抽签考试没有现场记录,考核材料不完整的局面。通过规范的考核,提高了学生对本学科学习的重视程度。
(三)考核内容多样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是为了幼儿园音乐课程做准备,所以弹唱、曲式分析、歌词分析、和弦编配设计、乐曲分析等基础内容等都可以作为考核内容。可以采用口试、笔试、小组汇报等形式进行考核。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音乐基础,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考核,让学生掌握,使学生能够增长知识,为钢琴演奏做好知识的积累。 传统考试钢琴考试多采用钢琴演奏一种形式,学生只会机械地练习钢琴,忽视学生对乐曲内涵的分析和理解,对曲式的划分和解读,使得学生对乐曲表达不深入、不准确。考核内容多样性使得这种情况得以改变。
二、考试改革对教育教学的促进
考试改革不仅是对考试的形式内容进行改革,同时对本学科教育教学整体工作的一次改革。
(一)转变教学思想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应用实践能力,围绕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内容过难的情况,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多采用幼儿喜爱的歌曲、动画音乐以及在工作岗位上适用弹唱歌曲;乐曲的选择也多是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的轻音乐。在钢琴演奏方法上对学生进行科学、专业的指导,为学生今后能够在一线教学能够流畅、准确地演奏打下基础。
(二)改变教学方法
教学中重点、难点的设定都围绕着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水平的提高。在进行全班授课的基础上,更倾向于对学生的个别指导,纠正每位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演奏方法。讲练紧密结合。及时进行反馈,鼓励学生不明白就问老师,多和同学进行交流等方法 ,争取每位同学都不掉队。
(三)教学准备充分
考试改革要求教师在开学前对本学期课程进行备课。教师需要在学期上课之前就对本学期的教学和考试进行规划,做到提早备课。教师要求准备大纲、教学手册、教案、考试方案等材料,内容要求详实。教师不仅要对所教内容精心设计,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接受程度、考核内容的难易、平时提问、平时考核、阶段考核、结课考核以及评审等工作反复考量。课后的反思、教学督导、评估、听课等每学期都有数量上的提高要求。
(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