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三维设计》高考化学Word书稿第2章热点专题无机化工流程题的突破策略练习Word版含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014·江苏高考)烟气脱硫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实验室用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等)制备碱式硫酸铝[Al2(SO4)x(OH)6-2x]溶液,并用于烟气脱硫研究。
(1)酸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滤渣Ⅰ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加CaCO3调节溶液的pH至3.6,其目的是中和溶液中的酸,并使Al2(SO4)3转化为Al2(SO4)x(OH)6-2x。滤渣Ⅱ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若溶液的pH偏高,将会导致溶液中铝元素的含量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上述流程中经完全热分解放出的SO2量总是小于吸收的SO2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与吸收SO2前的溶液相比,热分解后循环利用的溶液的pH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1)粉煤灰中Al2O3与硫酸反应,而SiO2不与硫酸反应,则酸浸时发生Al2O3与硫酸的反应,滤渣Ⅰ为SiO2。(2)加CaCO3调节溶液pH时,Ca2+与溶液中的SO形成CaSO4沉淀。若溶液pH偏高,则溶液中Al3+形成Al(OH)3沉淀,从而导致溶液中铝元素含量降低。(3)含SO2的烟气被吸收后,在溶液中SO能被氧化为SO,因此热分解放出的SO2的量小于吸收的SO2的量。SO2被吸收后,与H2O反应生成H2SO3,溶液的pH减小。
答案:(1)Al2O3+3H2SO4===Al2(SO4)3+3H2O SiO2
(2)CaSO4 3CaCO3+2Al3++3SO+3H2O===2Al(OH)3+3CaSO4+3CO2↑
(3)溶液中的部分SO被氧化成SO 减小
2.(2015·武汉模拟)“低碳”在工业生产中意义重大,充分利用原材料,不排放或减少排放“三废”,不同工厂联合生产等都是很好的“低碳”生产方式。下面是几家工厂利用废气、废液、废渣联合生产化肥硫酸铵的工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②为________________。
(2)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沉淀池中生成硫酸铵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室中检验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副产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该联合生产工艺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解析:(1)操作②是过滤,得到溶液和沉淀。(2)合成氨反应为N2+3H22NH3。(3)沉淀池中反应物为CaSO4、CO2、NH3、H2O,发生的反应为CaSO4+CO2+2NH3+H2O===CaCO3↓+(NH4)2SO4。(4)实验室检验氨气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有白烟生成,或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含有NH3。(5)反应生成的沉淀为CaCO3,煅烧得到CaO,副产物为CaO,CO2可循环使用。
答案:(1)过滤
(2)N2+3H22NH3
(3)CaSO4+CO2+2NH3+H2O===CaCO3↓+(NH4)2SO4
(4)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含有NH3(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检验,若产生白烟,则含有NH3)(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CaO CO2(若有NH3,也可)
3.工业上常用含少量SiO2、Al2O3的铬铁矿(FeO·Cr2O3)冶炼铬,简要流程如下:
(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在横线上填写物质的化学式及计量数):
2FeO·Cr2O3+4Na2CO3+7NaNO34Na2CrO4+Fe2O3+4CO2↑+________。
(2)操作①包括过滤与洗涤,在实验室中进行洗涤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②可选用的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是________(填序号)。
(3)写出能够完成操作③的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需氧量(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