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之《谈读书》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腹有诗书气自华 谈读书 培根 ——培根 《随笔》 善择时即省时 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 性格决定命运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口号的人 。《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也开创了英国文学中有特色的体裁之一。 正确朗读下列汉字: 矫 狡黠 诘难 咀嚼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睾肾 滞碍 蒸馏 怡情 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 整 体 感 知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读书的正确目的 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作用 第一,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试划分文章的层次 (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对比论证 怡情:独处幽居。傅彩:高谈阔论。长才:处世判事。 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 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时不可…”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推敲细思 不同的书不同的读法 读书和讨论、作文相结合 总的要求 具体分析 谈谈你的读书习惯。 培根的读书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读书使人明智”到结尾) 可以塑造人的性格 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运用比喻论证。 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论证方法 作者运用对比论证。 正面说了以后,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论证方法 积累美句 读书 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名人读书的故事 牛角挂书 (李密)用蒲草作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大业九年,玄感在黎阳举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囊萤映雪 这是由两个故事组成的典故。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映雪:利用雪的反光。利用口袋里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在夜间读书。 车胤勤奋读书,手不释卷,博学多才,但其家境贫寒,用不起灯油,夏天就用白布囊盛几十个萤火虫,用它们发出的光照着读书,夜以继日(见《晋书·车胤传》)。 南朝梁孙康家贫,无钱买灯烛,晚上常映着雪光读书。 后人常把“囊萤映雪”两个典故作为勤学的典范。 凿壁偷光 汉代匡衡勤奋读书而没有灯烛,邻居有烛光,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一小洞,就着隔壁透进来的光读书(载《西京杂记》)。 后人就用“凿壁借光”来形容勤学苦读。 刺股悬梁 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到齐国,跟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学成后去游说秦王,上书十次,不被所用,带去的资金用完了,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他不务正业,搬弄口舌,倒霉活该。苏秦听后感到惭愧而暗自伤心,于是发愤读书,读得困倦了,就用锥子刺一下大腿,惊醒之后接着再读,最终做了六国的宰相,成为六国的合纵长。后用“刺股”比喻刻苦攻读。 汉朝孙敬读书困倦时,将头发用绳子拴在梁上,一打盹就能惊醒,终于成为当代大儒。 后就用“刺股悬梁”比喻刻苦自学。 韦编三绝 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 孔子晚年喜欢研究《周易》,编撰《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由于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联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见《史记·孔子世家》)。后泛用以形容勤奋读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