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储层研究中层次分析法.pdf

发布:2017-05-19约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 石油旌天,栈氯地贤 第 13卷 第 3期 OIL&GASOEOLOGY 1992年 9月 储层研 究 中的层 次分析法 — 张 昌民 (江汉石油学院地质系 潮北江睦 434102) 油气储层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涪,包括层次表征和层次建模两方面的内客。考虑油气储层的层礁 性规律 .以地层学、沉积学、事件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为理论依据, “露头调查、现 心沉积研究、 室内实验、地震地层和层序地层学解释、删井解释、地层测试为手段. 现代数学地质和计算机模 拟、图形显示技术为工具,通过层次划分、层次描述、层放解释、层次建横和层攻归一五个步骤宴 现储层研究的目的a P二/g-.』; 、 一 关键词 堕墨丑盎 量盗盔鸳 曼盗墓垡 I一。一 作者简介 张吕民 男 29岁 博士研究生 储层沉积学 一 、 储层表征和储层地质模型研究进展 石油地质的学科分工愈来愈细,生、储、盖、圈、运、保几乎都成了独立的学科分支,其 中最引人注 目的是储层地质学。从总体上看 。储层研究是从宏观的盆地或区域生储盖组台,向 微观范围的孔隙结构和孔隙形态研究方向发展 ;从定性 的储集性好坏 ,向定量的绝对孔渗参 数描述方向发展;从狭义的储层地质特征三大率,向广义的油藏动态预测方向发展,从而使 储层研究成为贯穿 石油生产复杂游戏三个 层次 (包括早期勘探开发、二次采 油和三次采 油)”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为 了反映这一新动 向,提出了储层表征 (reservoircharacterization)这 个新词,并逐渐取代了储层描述 。 1985年在美国达拉斯召开的首届国际储层表征技术讨论会,将储层表征定义为 “定量确 定储层性质,识别地质信息及其空间变化的方法。研究的内容包括了地质特征、物性参数分 布及空间可变性、模拟参数的确定及流体流动等。1989年和 1991年召开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国 际储层表征技术研讨会,内容涉及非均质性研究、矿场研究、资料获取、井间地区储层模型 和油 田最优化管理等几个部分,前三项 内容都是围绕建立储层地质模型而展开的 储层地质 模型是储层表征的最高阶段。 模型是把某一具体物理现象按一定比例尺直观表现出来,它具有定量化的意义,根据地 质研究的详细程度可 以把储层地质模型分为概念模型、静态模型和可预测模型 。三种模型各 适用于油 田开发的不同阶段,研究的重点是三维地质模型 。其核心内容是建立地质知识库和 计算机 内插外推技术 1990年第 13届国际沉积学大会,1991年的AAPG年会和世界石油太 收稿 日期 :I992—05—12 改 回 日期一1992—06—05 第 3期 张 昌民:储层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法 会都把储层地质模型列为重要议题 .同时在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挪威、美国开展大 量协作攻关和国际性的联台行动;另一方面.计算机盆地模拟技术、定量沉积地层学技术 日 趋成熟 ·分形几何学和地质统计学的发展,为宏观储层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建模手段。 二、层次表征与层次建模的理论依据 层次性是地质现象本身 的特征之一 ,也是地质理论的普遍规雄。丈地构造 、台垴气 造 分析、沉积学研究都离不开层次性的划分。中外学者大都注意到储层非均质性是按一定的级 别而相互联系的。Pettljohn等提出了由大到小的非均质性系列谱 图.WeberE提出了在油 田评 价和开发阶段定量认识非均质性的分类体系,裘亦楠把储层非均质性划分为五个不同级别的 内容,并对如何进行按级别的描述作了深入的阐述 。如果采用全信息的观点.将宏观到微观 作为一个连续的谱系 ,可以考虑划分 出以下的级别 : 1-全球规模的储层研究 指全球范 围的海平面升 降事件 、大陆裂台和造山运动 ,这些事 件导致板块开台和沉积盆地形成。全球构造运动可以分为古全球构造阶段、过渡阶段、中间 阶段到新全球构造阶段 ,各阶段形成的含油气盆地具有 明显 的地质差异 .造成古生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