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的历史及发展现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程造价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借鉴前苏联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应当时计划经济需要的概预算定额制度,人工、材料、机械等价格均由国家统一规定,传统的概预算定额作为建设工程造价定价依据,对我国加强计划管理,减少投资浪费,多、快、好、省地建设国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入90年代,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也日益复杂,原有的计价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国对建设工程造价定价办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调整工程价格的费用项目,修订有关的费用、利润、税金计算标准,取费改按工程类别计取等等。所有这些改革,使建设工程造价逐步反映出其内在的商品属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造价定价方法仍存在许多问题,也说明仍需要进行深化改革
落后的,改变的可能性很小。在全国有这样一个统一的规范,一些省级单位往往是基于对全省的自身条件,发展全省的配额。但即使要因地制宜的想法但仍可能不逃避的市场价格是非常困难的,以准确反映的情况,只能按照发达城市的价格水平为基础的情况下,它往往忽略了真正的市场价格水平,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真正关系,通常用这样的规范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也导致了工程造价难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造价管理的重点往往只放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只重视建设项目的承包价、实施过程的变更造价及结算价,对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涉足很少或根本不涉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细究起来,根源就是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思想观念上存在错误的认识,即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和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是虚拟资金、是准现实的,而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所发生的资金才是真实的。
??工程造价管理一直重视造价的控制,轻视造价的合理确定,难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造成了在建筑材料价格不稳定时把工程造价的失控归根于材料价格上涨,在材料价格较平稳时又把工程造价的失控归根于没有足够重视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而很少有人提到工程造价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足够重视项目前期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是建设市场主体之一,是在建设市场中为业主、承包商及有关各方提供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专业服务的中介机构组织。工程造价咨询业要成为社会化、重信誉的专业服务组织。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法发展现状:造价咨询服务缺乏完整性。目前相当多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业务范围只包括项目建设某个阶段,甚至只是某个阶段中的一部分,而项目法人往往需要在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挑选不同的造价咨询公司。这就使整个项目的造价咨询服务缺乏完整性,也不利于造价咨询公司自身的发展。
目前国内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普遍实力薄弱,公司规模偏小,技术力量不强。目前虽然把住了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审批、即市场准入这一环,但对造价咨询市场的有序规范、公平竞争、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及工程造价咨询业自律机制的建立等方面,仍需要作大量的工作。
加强工程造价咨询人才的培养。工程造价咨询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不断提高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素质。国内自建立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以来,造价工程师在工程造价咨询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2.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存在的局限性也越越明显,并已开始制约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虽然管理层已经意识到存在的局限性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因素,并已经制定相关制度,但其力度与速度明显不足。??建设工程造价领域的法制还不健全,政策还不配套,缺乏监管机制,导致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不规范操作现象严重,例如压价承包、垫资施工、肢解发包、指定分包等严重阻碍建设工程领域的健康发展。??现行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仅能实现建设工程的局部管理,导致工程造价失控,三超现象严重。有些工程在立项阶段就对工程投资估算不实,资金尚未落实就急于上项目,甚至编制虚假的工程概算。有些工程在投资估算时未考虑动态因素,导致市场价格变动,形成投资缺口。??现阶段我国投资体制还不完善,责任机制还不健全。特别是市场供求关系失衡时的业主在建筑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造成建设各方各自为政,发生许多不规范行为,如不遵守有关建设工程中的规章制度,不严格履行合同条约,随意压缩工期,压低造价,影响了建设工程正常的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改革开放以来,从事工程造价咨询等工作的中介组织发展很快,但相应的管理制度却不配套,审批与认定中介组织过程不严谨;中介组织对承担的咨询服务不负经济责任,也没有完善的赔偿制度和回避制度等因素严重影响了造价咨询机构的声誉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去改革,已经不容质疑,这也是今后工程造价改革的总目标。因此对工程造价的改革应同其它经济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