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上课).ppt

发布:2018-01-02约3.87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6、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液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2至步骤5,记录结果。 7、充分冲洗烧杯,选两种生物材料分别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2至步骤5,记录结果。 8、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自来水pH变化的曲线。以实线表示加入酸后的变化,虚线表示加入碱后的变化。再用其它颜色的线条分别表示生物材料、缓冲液pH的变化情况,也同样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加入酸和碱的变化。 方法步骤: 1.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那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血清葡萄糖含量超标,可能引起糖尿病,可能并发酮症酸中毒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变化中。 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注:人体各部位的体温可能不同,应选择相同部位(如腋窝)进行测量,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温度 时间 36.8 37.0 37.2 37.4 6 9 12 15 18 21 自己 母亲 父亲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人体各个器官、各个系统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食物、水和无机盐 未被吸收的物质 CO2 O2 尿素、水和无机盐 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例如肾功能衰竭,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会引起死亡。 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法国 贝尔纳: 2.美国 坎 农: 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3.目前普遍认为: 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它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1.你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吗?谈谈高烧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3.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发高烧时,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致体内各种反应出现紊乱,机体功能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 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等,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1.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 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 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 适当撤减衣被 A   2. 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1.某人患急性肠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A 提供能量 B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C 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D供给营养 2.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应该多喝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