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doc

发布:2017-01-15约7.71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00000教案 第8周 第1课时 2016年10月25日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词语) 课型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经过学习词语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的词语,并要求做到会读会造句运用到实际。 过程与方法:在讲解词语中运用启发法、讲解法、鼓励法、探究法贯穿整节课,提高同学们的听说读的能力。 三、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体会课文所表现的做事认真的主题,培养学生善待大自然的品格。 。结合本课内容给学生“四维两反”保护民族团结,维护法律尊严的教育和安全教育。 重点 掌握生字和新词的音、形、义和用法 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能够用它们造句,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教学工具 课件,班班通设备,插图, 教学方法 解释法,造句法,指导法 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民族团结专题教育 结合本课内容给学生“四维两反”的教育。并问学生“四维两反”的具体内容。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 过程 与设计 教学 过程 与设计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打考勤 让学生们复述课文二的主要内容。 导入新课内容:教师可展示一幅“大自然”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内容 按不同的方式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让学生听写词或者领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解释新词语 2.解释词语: 1.讯号(名)(1)通过电磁波发出的信号; (2)为传达某一信息而做出的特定表示,标志,符号等。 2.隧道(名)在山中,海底或地下凿成的通路。 3.盲点(名)比喻没有被认识的或被忽视的地方; 、如:当前儿童教育存在着一些~。 4.漩涡(名)比喻牵累人的失误或纠纷。 、如:陷入爱情的~ 5.论点(名)议论中确定的观点及理由。 这篇文章~鲜明,证据确凿。 1.前往(动)去;前去。 各级领导~灾区慰问。 2.失控(动)失去控制; 这匹马~了,对路上的行人造成极大的威胁。 3.疑案(名)(1)案情不明,证据不充分,一时难以判断的案件。 一定要查清这起~。(2)泛指了解不够,难以确定的事情或情节。 7.现场(名)事件或行动发生的地点。 如:~直播/~采访。 8.自圆其说(组)能提出理由,使自己的说法没有自相矛盾或破绽之处。他喜欢~~~~。 9.罪魁祸首(组)罪恶行为的头子。 他是这起疑案的~~~~。 10.出事(动)发生事故。 高速公路上~~了,交警都赶了过去。 11.束缚(动)使受到约束限制; ~~手脚/~~~头脑/~思想/家庭的~ 布置 作业 抄写词语五遍 板书 设计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词语部分 课后反思 教研组组 长意见 年 月 日 教案 第八周 第2课时 2016年10月26日 第八课魔鬼三角之谜 (课文一) 课型 多媒体 教学 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 二、过程与方法 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本课课文,体会并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模仿本篇课文的协作方法和技巧,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了解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情况,激发学生对自然奥秘的兴趣,积极探索自然奥秘。 结合本课内容给学生“四维两反”保护民族团结,维护法律尊严的教育和安全教育。 重点 掌握课文正确的读音,在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语的写法、念法、读法。 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能够用它们造句,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能回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 教学工具 班班通设备,课件 ,坎儿井的图片 教学方法 问答法、讲解法、领读法 鼓励法 ,精讲多练法 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独立学习法 分组学习 ,讨论学习 民族团结专题教育 结合本课内容给学生认真学习“两个不得,五个严禁”内容的教育和稳定安全教育 提问:让学生说出“两个不得,五个严禁”的具体内容,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 过程与 设计 教学 过程与 设计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打考勤 检查学生复习前一课情况并总结 导入新课内容;百慕大三角海域发生了无数失踪疑案,科学家们试图解开,这些谜团,谜解开了吗?请打开课文。 组成词组: 讯号 (卫星讯号) 漩涡 (卷入漩涡) 隧道 (时光隧道) 论点 (专家的论点) 前往 (前往基地) 出事 (出事地点) 现场 (肇事现场) 融解 (冰块融解) 讲解课文分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