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公路边坡地质灾害智能监测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2-13约1.54万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DB43/TXXXX—XXXX

1

公路边坡地质灾害智能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1.1本文件规定了公路边坡施工期以及运营期的路堑、路堤等边坡地质灾害智能监测的基本原则、监测内容、设备安装、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分析与信息反馈等技术要求,其它类型的边坡地质灾害监测亦可参照执行。

1.2公路边坡地质灾害智能监测,除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50167工程摄影测量规范

GB50026工程测量标准

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T32864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GB5049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标准

GB/T21978.2降雨量观测仪器第2部分: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3术语和定义、符号

下列术语和定义、符号适用于本文件。3.1术语和定义

3.1.1公路边坡hightwayslope

在公路沿线两侧分布的,危及公路建设或运营的人工和自然边坡。

3.1.2地质灾害geologicalhazard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1.3边坡智能监测continuousmonitoringofslopegeologicalhazards

综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传感技术等构建的边坡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现监测数据的智能采集、传输、处理、查询及浏览、预警及信息反馈等工作

DB43/TXXXX—XXXX

2

3.1.4监测网monitoringnetwork

为监测边坡地质灾害及周边环境的变形,由基准点和监测点组成的专用测量控制网。3.1.5监测网点pointofmonitoringnetwork

安装或布置在监测网中的点位,包括基准点和工作基点。

3.1.6监测点monitoringpoint

设置在边坡上能反映其灾害体变化特征的测量点。

3.1.7监测测项monitoringobservationitem

指以某种物理变量为监测对象的具体项目,即监测内容和监测指标。

3.1.8监测预警阈值alarmlevelvalue

为保障边坡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针对所监测的项目与被监测边坡稳定性、支护结构工作状况、周边环境变形限制等之间的关系,对监测测项所设定的控制性数值。

3.2符号

F·S——传感器的最大测量值;

α——监测点时间—位移曲线切线角;β——岩层或软弱层倾角;

Ф——变形岩体内软弱面内摩擦角;ω——变形岩体倾倒临界角;

K——边坡稳定系数;

t0、tr——滑坡失稳时间;

t1、t2、t3——滑坡加速变形阶段监测点时间—位移曲线上的时间;vcr——临界破坏速率,用类比或相似模拟试验确定;

α1、α2——回归系数;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PDOP——位置精度因子(positiondilutionofprecision);

PCI——外部设备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

PXI——面向仪器系统的PCI扩展(PCIextensionsforinstrumentation);RS485——一个定义平衡数字多点系统中的驱动器和接收器的电气特性的标准;

CAN——控制器域网(controllerareanetwork);Modbus——串行通信协议;

UDP——用户数据包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

4总体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边坡地质灾害智能监测宜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监测。

DB43/TXXXX—XXXX

3

4.1.2在边坡地质灾害监测中,符合以下情况时,宜实施智能监测:

a)监测频率较高的边坡;

b)人工监测实施困难的边坡;

c)监测周期较长的边坡;

d)运营期安全专项评估风险等级较高的边坡;

e)有特殊要求的边坡。

4.1.3施工期的边坡监测方法选择及监测点的布置应兼顾运营期的长期监测。

4.1.4智能监测机构应具备相应专业资质,配备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