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3铝合金板带材生产工艺研究_宋颖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003铝合金板带材生产工艺研究_宋颖涛
2010年第10期(总第125期)
沿海企业与科技
NO.10,2010
(CumulativelyNO.125)
3003铝合金板带材生产工艺研究
宋颖涛
[摘要]文章试验和讨论铸轧3003冷轧生产工序的退火温度与保温时间、冷变形量等对该合金板带材再结晶退火后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提出一些可获得良好晶粒度和机械性能的生产工艺技术。
[关键词]板带材;退火;组织;性能
[作者简介]宋颍涛,河南省工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金属压力加工工艺,河南[中图分类号]TG335
[文献标识码]A
郑州,450011
[文章编号]1007-7723(2010)10-0056-0002
3003铝合金属于Al-Mn系热处理不可强化合金,由于其抗蚀性好,力学性能优良,而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加工成形和耐蚀性能比纯铝高的场
采用铸轧所。但由于AL-Mn系合金自身的特点,
与冷轧法进行批量生产仍存在许多技术难题,其中,3003合金在进行中间退火后晶粒粗大就是一个很显著的问题。
晶粒组织粗大的铝板带在精加工后,沿轧制方向会产生许多粗晶条纹,对板带材表面质量产生极大影响,同时也会使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经
表1
用户使用会发生弯折开裂、冲制破孔等严重质量
在冷轧工序生产3003合金板带过程问题。因此,
当中,如何优化生产工艺,避免晶粒粗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选用同一批次3003铝合金板坯作为实验材料,铸轧卷规格为7.0mm*Lmm,原始晶粒度等级均为1级,合金成分(质量分数)见表1。
铸轧3003化学成分(Wt%)
(二)试验方法
冷轧在2050六辊不可逆冷轧机上进行,退火在箱式退火炉中进行。为了更好地掌握3003中间退火工艺制度,针对同种产品中退后总加工率相同情况下,先后小批量实验了3种不同退火工艺,其工艺流程如下:
方案1:7.0mm→0.49mm中间退火(480℃/10h+420℃/2h)→冷轧至成品0.32
方案2:7.0mm→0.56mm中间退火(480℃/8h+420℃/2h)→冷轧至成品0.42
方案3:7.0mm→0.43mm中间退火(550℃/6h+420℃/2h)→冷轧至成品0.28
二、试验结果
(一)退火工艺的影响56
3系铝合金再结晶组织普遍表现为晶粒粗大
而且不均匀,其晶粒度与经过铸锭均匀化的热轧卷相比,差距很大。因此,试验了三种退火工艺,结果如表2所示。
由于铸轧实际上是“铸”和“轧”的结合,带坯内铸造、变形、再结晶三种组织共存,且致密度较差,晶界间较宽,而3003合金中锰元素在铝中的扩散速度比较慢,在快速冷却(铸轧生产的冷却强度可
)条件下来不及沉淀,以过饱和状态保留达300℃/s
在固溶体中,产生晶内偏析,导致晶界附近区域含锰量较晶粒内部高。这种存在着明显晶内偏析的板带材在进行中间退火时,由于锰强烈提高铝合金的再结晶温度,如图1所示;因此,含锰量高的区域再结晶温度较含锰量低的区域高,在进行中
表2退火工艺下对力学性能和晶粒度的影响
间退火时,含锰量低的区域就会先形核生成再结晶晶粒,还可能因回复而降低储能水平使再结晶温度更为提高,继续升温至高锰区能发生再结晶时,低锰区晶粒早已长大,高锰区可能自身形核,也可能以低锰区再结晶晶核为核心而长大,最后形成粗大的晶粒组织,如方案1。
在方案1的基础上,缩短退火时间,试验了方使晶粒组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相同的成案2,
品加工率力学性能普遍偏高,折弯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为此制定了方案3,采用高温快速退火,用其代替铸锭均匀化退火。退火后MnAl6相或(FeMn)Al6相均匀析出,铸锭均匀化处理是铸锭在高温下,锰原子进行扩散,从而消除锰在晶内的偏析。冷轧带材进行高温中间退火。由于冷变形激活能提高,更利于原子扩散,使MnAl6充分均匀析出消除锰在晶内的偏析,检测表明退火达到0态的上限,且表面大晶粒的现象已经完全被克服,晶粒度达到了1级,力学性能和折弯也基本上达到了标准及客户的要求。
从上述的实验结果看出,冷轧卷经高温中间退火,可以像铸锭均匀化处理那样,起到均匀化的作用,消除锰在晶内偏析,使之再结晶退火时不发生粗大晶粒。
(二)变形量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铝合金随着变形量的变化,再结晶处理后的再结晶织构也会有所不同。通过织构组分分析可以得出,铝合金板低变形量时(冷轧30%,50%)冷轧织构基本上没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