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神病并发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doc

发布:2018-01-29约2.1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精神病并发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王鑫(新疆焉耆县焉耆镇卫生院 841100)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263-02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病史并糖尿病(T2DM)的健康育形式。方法 调查表对45例住院精神病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成组进行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3个月,分为教育组和未教育组分别为25例、20例,完成健康教育后3个月比较健康教育效果,资料经chi;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教育组和未教育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5); 教育组在接受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5)。结论 健康教育对于精神病伴发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提示我们应该提高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度。 【关键词】精神病 糖尿病 健康教育 我国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多,精神病患者合并糖尿病也在增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自知力缺如,在并发糖尿病时对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均不配合,导致糖尿病症状加重。因此正确有计划地对其糖尿病知识教育很有必要。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精神病患者45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3岁,平均39-98岁,所有患者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2.教育方法 1﹚未教育组20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降血糖治疗。 2﹚教育组2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增加健康教育。精神疾病和糖尿病都属于慢性疾病过程,医生都要同时给予治疗,因病人缺乏对疾病有关知识了解,因而常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怒等负性情绪。加之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如吞咽困难、便秘、口干等及胰岛素的注射后低血糖反应在治疗时有时都是无法避免的。使患者认识到副作用与病情复发的厉害关系,同时在抗精神病药物及糖尿病药物治疗开始之前,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可以预见的副作用,使患者增强信心,克服药物的副作用,提高依从性。另一方面,定期给病人及家属讲课,明白只有将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使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在制定饮食计划时要让患者和家属参与进来,共同制定个性化、符合患者个人喜好的饮食计划。此外,要特别注意指导患者的饮食误区,如“进食越少越好,要禁食甜食、水果”的想法。要向患者说明,饮食既要达到控制总量的目的,也要满足机体需要,否则会加重体内代谢紊乱而导致并发症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自理和自我监测能力,依从性可以得到改善。 3﹚家属对患者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指导家人多和患者沟通,关心患者,良好的家庭支持能使患者感受到尊重与被爱,减轻心理负担,还能促进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通过健康教育向家属提供精神疾病、糖尿病有关知识,帮助改变家属对病人行为认识,患者家属希望从专业人员那里获得有关精神病症状,药物使用,药物付反应,糖尿病相关知识等。通过知识教育可以改善患者家属缺乏知识的状况。指导家属给予患者以支持和帮助,减轻他们的困难和不满。另外,要向家属讲解糖尿病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讲解降糖药物的分类、作用、注意事项,手把手教会他们抽吸注射胰岛素的技巧。确保健康教育效果,并与抗精神药分开口服,使患者巩固治疗,提高依从性,从而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3.统计方法 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以(-xplusmn;s)表示。检验水准取0.05,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结果所有合井糖尿病的精神病患者均顺利完成干预及观察,无不良并发症及中途失访病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及健康教育等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对比如表l。 表1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血糖对比(mmol/L) 注: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二、讨论 教育组患者在干预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未教育组,Plt;0.05。国内外学者越来越重视在积极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许多研究认为精神病人合并糖尿病具有特殊性,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知力对药物副作用认识;提高医务人员之间知识水平,统一认识;提高家属的影响作用,从而提高依从性有利于稳定患者情绪,缓解焦虑的心理,从而提高依从性有利于控制血糖。 三、结论 针对精神科病患者并发糖尿病健康问题和治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健康教育的内容,将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