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总结.pdf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
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
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但
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市级骨干教师培
训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总结1
寒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为期5天的培训学
习,共聆听了4位专家高屋建瓴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各位主讲教
授都能从我们一线小学教师实际面临的困惑、问题出发,围绕识字、
写字、习作、阅读四大专题,理论联系实际,帮我们拨开云雾见月明。
其中张素凤老师关于《字理的教与学》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张素凤老师知识渊博,对中国汉字颇有研究。通过她的讲座,
使我对很多熟悉的汉字以及汉字规则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张素凤老师讲到,中国的汉字虽然历经漫长岁月的演化,特别是
近代的简化,但大部分的汉字依然是有“理”的。要让学生形象感知
和识记汉字,最主要的就是解析字理,即运用字理识字。字理识字是
指利用汉字本身具有表意性和图像性特点,综合运用故事、图画、演
示、游戏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将汉字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
辨析方法巧妙地传递给学生,增强孩子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的
教学方法。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认识到:依据汉字本身的规律(字理)
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进行识字教学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教师应充
分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
丰富多彩且适用有效的识字教学情境,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紧
密联系,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多种感官,参
与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对学过的汉字能够会读、会讲、
会写、会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孩子是识字的主体,他们对生活、
对世界有着许多梦幻般的期待,字理识字遵循了儿童认知的规律,从
学生的认知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分析音、形、义的关系,整
个教学过程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深入浅出,将文字的
演变过程及辨析方法巧妙地传给学生,使学生从汉字构造意义上理解
字的音、形、义,不仅知道汉字怎么写,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写。在
掌握了汉字构字规律之后,学生可以利用基本字带字学习,对于具有
相同部件的字学得更快、更牢,不仅有效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有助于
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而且大大缩短了汉字的教学时
间,而且能使学生正确区分形近字的异同处,做到正确运用,错别字
大大减少,识字能力稳步提高。
此外,张学鹏老师关于写字的讲座也让我触动很大。在我们班有
个别学生的字总是写不好,要么结构松散,大小失当;要么歪歪斜斜,
显示整体散乱。我经常提醒这样的学生认真书写,但收效甚微。这次
张学鹏老师在讲座中谈到:汉字大部分是合体字,一个合体字由几个
部分组成,是彼此互相独立又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一部分学生由于
对汉字结构意识不强,在识记时不注意组合,往往只注意记住一个字
是由哪些笔画和部分组成,脑子中缺少一个字整体结构的合理形象,
因而表现为结构松弛,通常是写到哪里是哪里,不注意相互照应。因
而写出来的字大小松散,比例不当(当然还需要排除,比如这个学生
患有近视,因而对字距字形缺乏把握等其他客观因素)。这样的学生,
书写一时间很难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需要长期训练和多方配
合。面对这样的学生,在写字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从两个方面去
引导:一是要从文字学角度对一些基本字型进行通俗易懂的必要阐释,
分析造字结构,让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规律,“知其然及所以然”;
二是合理利用字格的“拐杖”作用,通过辅助训练,让学生逐渐把每
一个汉字在脑子中“成型”,达到“形”在笔先,写字就是把心中形
成的“字的印象”用笔反映出来的一种半自动化能力。
张学鹏老师的一席话让我如梦方醒,今后再指导学生写字时就不
会简单的批评学生不认真了。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总结2
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黄冈市骨干教师培训,在这里聆听了许多专
家名师的报告讲座,专家学者们不同风格的精彩报告,令我收获很大。
可以说,每一天都听到了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
花的冲击。我受益匪浅、感想颇深,从而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
从教20多年,与许多同行一样,在工作中,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教学
上,一直认为只要在教学上兢兢业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