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腺样体肥大和腺样体面容关系及治疗要点.doc
临床腺样体肥大和腺样体面容关系及治疗要点
腺样体肥大是3~10岁儿童的常见多发病,据报道腺样体肥大的发病率为9.9%~29.9%。虽发病率高,但这些年并没有上涨趋势。
往年来耳鼻喉科咨询腺样体肥大的家长,常常是在儿科、呼吸科等检查后,才过来排查。
但现在很多人都有「容貌焦虑」,从网络渠道了解到腺样体面容后,就格外重视腺样体肥大,主动带孩子过来咨询,甚至主动要求切除腺样体。
大家重视腺样体是好事,但直接给孩子切除腺样体,大可不必。
面对网络上各种信息,爸爸妈妈难免紧张,也容易陷入不必要的焦虑。
腺样体肥大分生理性和病理性
出现这3种情况尽早就医
孩子腺样体增大有2种,一种是生理性肥大,一种是病理性肥大。生理性肥大,我们不需要担心;病理性肥大,我们需要及时诊治。
生理性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是人体免疫器官,位于鼻腔最后端,是咽喉最顶部的淋巴组织。在宝宝1岁左右时,腺样体开始发育,通常3~7岁左右,腺样体处于生长顶峰,可出现生理性腺样体肥大。
生理性腺样体肥大,不会对孩子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也不需要治疗,我们可以不用理会。绝大部分小朋友在10岁后,腺样体会萎缩消失,成年后几乎没有或仅有少许残余腺样体。
病理性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作为免疫系统的一员,遇到病原体入侵,会发炎发肿,变得更加肥大,类似扁桃体发炎一样。
正常情况,当病原体被清除后,这种短暂的肥大会恢复,我们不需要太担心。
有时候孩子反复发生炎症,腺样体会出现持续增生、肥大,消不下去。这样就被称为「病理性腺样体肥大」,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病理性的腺样体肥大会引起孩子鼻塞、打鼾、呼吸不畅,还会造成孩子容易反复发生鼻—鼻窦炎、中耳炎,甚至会损伤听力。
当病理性的腺样体肥大到一定程度,会引起孩子憋气、呼吸暂停,长期缺氧。
这样缺氧状况严重,甚至会损伤孩子大脑,影响孩子认知发育,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腺样体肥大合并扁桃体增大,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重要危险因素。
病理性腺样体肥大对孩子健康危害多多,但肉眼无法监测它的状况,我们可以观察孩子是否有以下3种情况,决定是否就医:
出现以下3种情况需尽快就医:
1.频繁出现鼻塞、呼吸粗重:
腺样体肥大最直接影响是呼吸通畅度,当我们观察孩子有鼻塞、呼吸加重,白天、晚上都有,晚上睡着后更重时,就需要及时就诊排查。
2.口呼吸:
在健康、平静状态下,孩子鼻子也不能顺畅通气,有明显的气流从嘴巴进出。
怎么判断孩子有没有口呼吸?可以用小镜子放在孩子上唇处,镜面朝下对准口部,如果有镜面有雾气,就有口呼吸;还可以舔一下自己的手指,放在孩子口前,如果有气流手指能感觉到凉。
3.打鼾:
平均1周内有超过3晚有明显打鼾,调整睡姿后也无法改善,也需要考虑就诊评估。
由于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孩子也可能会出现上面这些症状,明确孩子是否是病理性腺样体肥大,还需要医生结合孩子症状,通过电子鼻咽镜检查或鼻咽侧位片(X线)检查,进一步判断。
腺样体肥大会让孩子变丑,
形成「腺样体面容」?
这是大家对腺样体肥大非常关心的一点,生理性的腺样体肥大不用担心,病理性目前没有确定性结论。
理论上,当腺样体过度肥大,孩子会被迫张口呼吸。长期张口呼吸,孩子的五官会受到一些异常力量的牵拉,面部的一些骨骼肌肉可能会发生变形,出现牙齿前突、嘴唇上翘、硬腭高拱等「腺样体面容」。
腺样体面容
从实际研究来看,腺样体肥大和腺样体面容关系不明确。
一些研究发现腺样体肥大,确实会容易有腺样体面容。而另一些研究又推翻这样的结论,发现没有关系。
儿童的颅面部生长发育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发育因素等等,腺样体肥大还是未知因素。
虽然腺样体肥大和「腺样体面容」关系不明确,但对孩子身体健康、生长发育都会造成影响,因此对于发现孩子有腺样体肥大问题还是需要尽快遵医嘱治疗。
腺样体切除手术5个问题答疑
孩子确诊有病理性腺样体肥大后,医院会通过孩子症状、睡眠检测、鼻咽内镜等多种手段去明确腺样体肥大对身体影响程度。
对于没有严重影响的孩子,医生通常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
对于影响较大,手术指征明显的孩子,医生会建议进行切除。但是提到手术大家就会比较紧张、本能排斥。
腺样体手术风险大吗?麻醉会影响孩子智商吗?
风险不大,也不会影响孩子智商。
腺样体切除手术现在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手术了,现在多是医生通过内镜,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精准切除,不会对面部有损伤,也几乎不流血,手术很快,从开始切除到止血完成大约在20分钟左右,术后的护理也并不难。
很多爸爸妈妈担心手术使用的麻醉剂会让孩子变笨,偶尔一次的麻醉危害并不大。
目前现有的临床观察表明:大于3岁的孩子,麻醉对大脑发育的影响是有限的;小于3岁的孩子,超过3小时的麻醉,可能对大脑会有影响,也可能影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