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钢铁公司2016总结与安排.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钢铁有限公司2016年度工作总结与2017年度计划安排2016年是公司工作重心从生产向市场开发转型之年。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应对市场结构性过剩和持续疲软带来的困难, 克服环保限产、治超限载等不利因素,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第一部分、2016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措施2016年主要产品产量均全面完成年度计划,其中铁220万吨,钢220万吨,材130万吨。生产成本完成情况:铁水2000元/吨,钢坯2000元/吨,板材2200元/吨。全年完成营业收入404444万元,工业总产值444444万元,工作增加值完成60000万元,实现利税10000万元,其中上交各类税收1200万元。一年来主要工作措施是:一、以市场开发为龙头,用满足客户需求检验和改进内部管理机制。1、明确将管理重心从生产转向市场。思想的转变增强了全员市场意识,优化了合同评审与联合排产。生产系统抢抓合同兑现率达到99%,比去年提高2%;实施“不合格不出厂”政策,倒逼各工序改变粗放的质量模式,产品内外在质量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物理性能合格率达到93.16%,探伤合格率达到93.01%,分别比去年提高了2.8%和4.84%,产品形象和市场口碑初步建立。2、改革销售体系,充实销售队伍,实施保性能销售政策,彻底扭转长期以来产品规格偏薄的不利局面。30mm以下厚板销售占到85%以上,其中20mm以下规格占到30%以上;后半年新开发并形成销售的终端客户31个;同时,利用市场机制倒逼品种开发,成功开发出高强钢、出口意大利新品种,使公司装备优势逐步显现,差异化产品形象逐步确立。3、适应市场开发需求,配套“市场开发办法”、“营销激励办法”,完善销售政策和销售定价机制。为保证不合格产品不出厂,提高检验入库效率,充实检测设备和人员,为产品下线快速检验入库、快速发货创造条件。二、围绕“市场开发”改进生产组织和专业管理,保证三大工序安全稳定顺行。1、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组织模式,将稳定生产作为生产组织中心任务,坚持调度指挥到现场,监督服务在一线,全系统、全流程优化生产组织与工序协调。一是加大进厂原燃料质量监督和检验,从源头保证原燃料质量;二是烧结精准配料,保证高炉炉料稳定和精料入炉;三是强化高炉操作,力保炉况稳定;四是加强上下道工序协调,确保均衡生产;2、加强设备基础管理。一是推行6S和TPM管理,完善设备清扫标准,现场卫生和设备环境明显改观;二是加强公辅系统管理,修订油品检测、设备联查等制度和点检定修标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三是对扇形段等关键设备加大维检力量,主装备完好率与可靠性不断提高;四是实施设备技术改造,三大工序先后完成500项设备技改,提升了设备保障能力。3、密切关注原燃料、合金市场波动,精准把握资源性价比,合理控制采购节点降低采购成本,有力支持了低成本铁水生产,公司铁水成本始终领先于可比同行业水平,为企业创效提供了保障。4、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是以安全责任制和安全规程抓手,完成22次省市区安全专项督查;二是强化安全培训1300人次,办理300人次持证上岗人员的培训与取证,提高安全技能;三是完成5000余项生产、检修、外施工现场隐患查处与整改,整改完成率100%;四是加强特种设备定期监督检验,组织应急救援和消防演练,提升了安全综合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三、契合省“六类标准”,全工序全流程全要素优化工艺,提升品种生产和质量保证能力1、贯彻钢铁企业通用技术、质量要求,完善《工艺管理考核办法》、《钢板探伤内控标准》、《保性能钢板内控标准》等技术标准;每周组织品种质量例会,分析解决客户质量问题,提高工序质量保证能力。2、加强厂校合作,提升技术实力,结合市场需求开发圆坯15CrMoG、25CrMnMo、34CrMo4以及钢板S355J2+N、XG08、AISI4140、P20、P20M、1.2842、2618H等系列新品种,提升产品档次。3、坚持不合格产品不出厂,多部门联合攻关优化工艺控制。炼钢窄成分操作,按内控成分组织生产,轧钢对所有产品控制轧制,板材内外在质量持续提高。低合金高强度Q345R、Q390C-Z15,合金模具用钢2618、2718,出口特厚钢板S50C等生产难度大的品种在工艺和质量保证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得到客户积极认可。4、积极开展生产认证,为打开终端市场和产品出口打下基础。四、推进体系管理,开展企业争一流活动,合法合规准入取得积极成果。1、持续改进体系管理水平,推进质量、环境、安全、能源和测量体系一体化,首次组织五体系合并内审,顺利通过认证公司第三方外审。2、质量技术合规上,制定下发高于国家标准的产品内控标准、原燃料采购与检化验标准,按照客户需求修订工艺要点和制度,从严考核工艺违规。以生产厂为主体组织“精品生产”课题攻。完成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技术、质量标准调查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