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6、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_2010.doc

发布:2017-04-30约6.8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0全国卷2 24) 如图,MNP 为整直面内一固定轨道,其圆弧段MN与水平段NP相切于N、P端 固定一竖直挡板。M相对于N的高度为h,NP长度为s.一木块自M端从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挡板发生一次完全弹性碰撞后停止在水平轨道上某处。若在MN段的摩擦可忽略不计,物块与NP段轨道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块停止的地方与N点距离的可能值。 【答案】物块停止的位置距N的距离可能为或 【解析】根据功能原理,在物块从开始下滑到停止在水平轨道上的过程中,物块的重力势能的减少ΔEP与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功的数值相等。 ① 设物块的质量为m,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总路程为s′,则 ② ③ 连立①②③化简得 ④ 第一种可能是:物块与弹性挡板碰撞后,在N前停止,则物块停止的位置距N的距离为 ⑤ 第二种可能是:物块与弹性挡板碰撞后,可再一次滑上光滑圆弧轨道,滑下后在水平轨道上停止,则物块停止的位置距N的距离为 ⑥ 所以物块停止的位置距N的距离可能为或 北京高考22.(16分)如图,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加速滑行后从O点水平飞出,经过3.0 s落到斜坡上的A点。已知O点是斜坡的起点,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37°,运动员的质量m=50 kg。不计空气阻力。(取sin37°=0.60,cos37°=0.80;g取10 m/s2)求 (1)A点与O点的距离L; (2)运动员离开O点时的速度大小; (3)运动员落到A点时的动能。 【答案】(1)75m (2)20m/s (3)32500J (2010福建高考K^S*5U.C#O 17).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K^S*5U.C#O K^S*5U.C# A.时刻小球动能最大 B.时刻小球动能最大 C.~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D.~这段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 【命题特点】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和传感器的应用,重点在于考查考生对图象的理解。 【解析】小球在接触弹簧之前做自由落体。碰到弹簧后先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0即重力等于弹簧弹力时加速度达到最大值,而后往下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与弹簧接触的整个下降过程,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上升过程恰好与下降过程互逆。由乙图可知时刻开始接触弹簧;时刻弹力最大,小球处在最低点,动能最小;时刻小球往上运动恰好要离开弹簧;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先加速后减速,动能先增加后减少,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K^S*5U.C# 【答案】C。K^S*5U.C# (2010福建高考22).(20分) 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上,木板B静止于水平面。t=0时,电动机通过水平细绳以恒力F拉木板B,使它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B=1.0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A的质量mA和B的质量mg均为2.0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05,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物体A刚运动时的加速度aA (2)t=1.0s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 (3)若t=1.0s时,将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立即调整为P`=5W,并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一功率不变,t=3.8s时物体A的速度为1.2m/s。则在t=1.0s到t=3.8s这段时间内木板B的位移为多少? 【解析】 (1)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右的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K^S*5U.C# 代入数据解得 (2)时,木板的速度大小为 ,K^S*5U.C# 木板所受拉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K^S*5U.C# 解得:, 电动机输出功率 。 (3)电动机的输出功率调整为时,设细绳对木板的拉力为,则 , 解得,K^S*5U.C# 木板受力满足, 所以木板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物体则继续在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相等。设这一过程时间为,有 ,K^S*5U.C# 这段时间内片的位移, , 由以上各式代入数据解得: 木板在到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2010安徽高考14).伽利略曾设计如图所示的一个实验,将摆球拉至M点放开,摆球会达到同一水平高度上的N点。如果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