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E型连接片冲压模具课程设计doc.doc

发布:2018-10-13约7.12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XX学院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 设 计 说 明 书 题 目: E形连接片 指导老师: XXX 学 生: XXX 学 号: ……. XX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设计过程 原始数据: 数据如图1所示,材料为40钢,料厚t=3mm,大批量生产,图中未注公差均为一般公差(自由公差),且取中等精度。 图1 冲压件工艺分析 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40钢、t=3mm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中等复杂,有一个直径22mm的圆孔,一个13mm的圆孔,一个40mm×20mm、圆角半径为R10mm的长方形孔。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孔与边缘之间的最小壁厚大于3mm。工件的尺寸落料按IT12级,冲孔按IT11级计算。尺寸精度中等,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2.1 方案种类 该工件包括冲孔、落料两个基本工序,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同时进行,采用复合模生产。 2.2 方案比较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要。故而不选此案。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一般适用大批量、小型冲压件。而本工件尺寸轮廓比较大,采用此方案,势必会增大模具尺寸,使加工难度提高,因而也排除此方案。 方案三:只需要一套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要求都能满足,模具轮廓尺寸小、模具的制造成本不高。故本方案用先冲孔后落料的方法。 2.3 方案的确定 综上所述,本套模具采用冲孔—落料复合模。 3.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分析该工件成形后脱模方便性,正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下模,需向上推出工件,取件不方便。倒装式复合模成形后的工件留在上模,只需在上模装一副推件装置,故采用倒装式复合模。 工艺尺寸计算 4.1 排样设计 4.1.1 排样方法的确定 根据工件的形状,确定采用无废料排样的方法不可能做到,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排样方法。经多次排样计算决定采用直对排法,初画排样图如图2所示。 图2 4.1.2 确定搭边值 查表2-15,取最小搭边值:工件间=2.9×0.9=2.36,侧面=2.8×0.9=2.36 考虑到工件的尺寸比较大,在冲压过程中须在两边设置压边值,则取=5,为了方便计算取=3 4.1.3 确定条料步距 步距:363mm,宽度:143mm 4.1.4 条料的利用率 4.1.5 画出排样图 根据以上资料画出排样图,如图3所示 图3 4.2 冲裁力的计算 4.2.1 冲裁力F 查表9-1取材料40钢的抗拉强度 由 已知:L=(201+55+15.7+27+15.7+15+18+50+15.7+30)×2+(3.14×22)+(3.14×13)+(3.14×20+80) =1156.9 所以 F=1156.9×3×580=2013006N≈2013KN 4.2.2 卸料力 由,已知(查表2-17) 则 =0.35×2013=704.55KN 4.2.3 推件力 由,已知 =0.045 则 =3×0.045×2013=271.755KN 4.2.4 顶件力 由,已知=0.05(查表2-17) 则 =0.05×2013=100.65KN 4.3 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 本模具采用刚性卸料装置和下出料方式,所以 ≈2013+271.755=2284.755KN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冲压设备拟选J21-400A。 4.4 冲裁压力中心的确定 按比例画出每一个凸模刃口轮廓的位置,并确定坐标系;标注各段压力中心坐标点,画出坐标轴X、Y,分别计算出各段压力中心点及各段压力中心点的坐标值;冲裁直线段时,其压力中心点位于各段直线段的中心;冲裁圆弧线段时,其压力中心的位置见图4,按下式计算 图4 则整理出冲裁压力中心数据,见表1 表1 压力中心数据表 各段 基本要素长度L/mm 各基本要素压力中心的坐标值 冲裁力 F/N 备注 x y A L=210 105 0 365400 冲裁力计算公式 为材料抗拉强度,查表9-1得 t为材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