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8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答案.doc

发布:2018-05-19约3.5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8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答案 1.皇 巷 朔 也 泻 绞 思路分析:“皇”不要写为“惶”,“朔”不要写为“溯”,“绞”不要写“交”。 【点评】只要准确掌握字音字形和字义就不难作答了。 2.具一俱 谩一漫 催一摧 【点评】对于同音异形异义字不可乱用。 3.B思路分析:体会上下句子的关系和所写事物的特点准确选择。 4.主谓配搭不当,将“开办”改为“举行”。 第一个“鸟巢”前加破折号。 思路分析:病句修改比较容易但指出病因比较难,标点符号题中“国家体育场”与“鸟巢”显然是被注释与注释的关系,所以用破折号。 5.(1)国务院办公厅通知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6月1日起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或6月1日起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 (2)示例:赞成禁止商品零售场所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做法;这样可以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也能帮助广大市民树立环保意识。 思路分析:第(1)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属于常规考查,第(2)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先表明自己态度,然后陈述理由,主要针对节约能源和环保来谈即可。 【点评】本题是综合能力考查,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应多了解和关注。做生活的有心人。 6.运用通感(或比喻)的手法;用心理感受(内心感受)“梦”与“愁”来描写视觉形象“花”和“雨”,突出花的虚幻飘荡和“雨”的绵绵迷离,透出愁苦无依的心情。 思路分析:首先要从修辞方法或者描写方法的运用上分析,其次要从内容上分析,或揭发情意或描写美景等。 【点评】品读是语文学习的难点。难在对“品”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也难在对诗的内容丰富凝练。 7.A性情急躁者B苛求他人者c意志不坚者D不懂忍让者思路分析:A中通过“从忙里错”“静中安”可知应选“性情急躁者”;B中通过“反观”“细论”等词可知应选“苛求他人者”;C中通过“恒心”“勇气”可知应选“意志不坚者”;D中通过“忍”“退”可适应选“不懂忍让者”。 8.(1)此时无声胜有声 (2)今人不见古明月 (3)月有阴晴圆缺(4)近乡情更怯 (5)梧桐更兼细雨 (6)春蚕到死丝方尽(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思路分析:(1)~(6)题为直接填写了诗句,(7)题是提示性默写,其中“梧桐、苔痕”容易写错。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有的学生失分很多,原因是“掉字”“错字”填写,所以要准确默写。 9.B思路分析:A项中“其”分别指的“滁州城”和“太守”;B项中“于”都译为“在”;C项中第一个“之”是助词,第二个“之”是代词“亭子”;D项中第一个“故”译为“所以”,第二个“故”译为“原来”。 【点评】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有实词有虚词,用分类积累法。有助于对词语的掌握。 10.(1)就。(2)寄托。(3)情趣。(4)茂盛的样子。 思路分析:这些实词有的词古今意义不同,如“意”现代汉语中指“意思、意义”,文中指“情趣”,而“寓”“辄”的意义跟现在差别不大,所以要结合语境来解释词的意思。 11.群山是背景,一泉山间出,林深路曲,亭临泉上;林映山秀,山衬水清,亭添泉趣。彼此辉映生色,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思路分析:作者采用了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缩短头”手法,由“群山一西南诸峰一琅琊山一泉一亭”,这些优美景色构成生动画面。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和表达能力,要点明山林、泉、亭的关系。 12.(1)敞亮的样子。(2)整齐的样子。(3)都。(4)邀请。 思路分析:这几个词结合语境不难翻译,其中的“然”应译为“……的样子”。 13.(1)老人和孩子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2)这个人(渔人) 一一为(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 思路分析:第(1)个句子难点在于用了借代修辞“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儿童”;第(2)句是省略句,将省略内容补出就明白了。 【点评】对于文言句式要根据特点来译,尽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4.①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社会安定;②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平等自由;③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点评】本题为开放型题目。对于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结合课文不难回答。 15.①桑叶的形态与色彩,②桑树的上肥,③桑树的果实桑葚,④桑树的家植与野生。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细读便可,注意把握重点句子的作用。 16.①冬季。②冬季里给桑林上肥的目的是来年春天多产叶,以期养蚕有个好收成(或艰辛的劳动孕育着未来的希望)。③淤泥泼过的桑地。 思路分析:①题中的关键词“被北风抽尽”刮北风桑叶全部掉光的时间,是冬季,这是对生活常识的考查。②题是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给桑叶施肥的目的也可轻易答出。③题考查比喻修辞手法,应从上文中找本体;句中紧接着比喻词的陈述对象是淤泥泼过的桑地。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