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及教育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及教育对策
摘 要: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生理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生理性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体质因素,性别和年龄因素;社会性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心理冲突、挫折及防御机制,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人格类型特征。在教育方面,做到积极预防,及时治疗,防重于治。
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健康问题 生理性因素 社会性因素 心理辅导
Abstract:The factors affect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is the main physiological factors and social factors, physiological factors include genetic factors, the constitution, gender and age, Social factors include family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conflict, early setback and defense mechanisms, life events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In educa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ime to actively, heavier than cure.
Keywords: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problems physiological factor social factors psychological counselling
引言:
青少年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剧烈地变化。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将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他们又缺乏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青少年时期产生的心理问题既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简单和幼稚,也不像成人时期那样复杂和固着。青少年时期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我国心理学者(卢家梅等,1998 指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隐匿性与突发性多元性与单一性无知性与盲目性[1]
1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状态是生理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需要正常的躯体、生理、生化等物质基础作保证。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问题也与生物学因素有一定的联系。遗传因素与人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和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问题,较为复杂。一些研究统计资料表明,遗传因素在某些精神疾病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国内外遗传生物学因素的研究,可以看出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疾病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应指出,遗传性是先天的既得性和后天获得性两者相互作用形成的,因此绝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和其它因素的影响。体质是指在遗传的基础上,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受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个有机体机能的状态。体质作为有机体行为活动的生物学基础,表现出个体的差异。[2]关于体型与某些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受到精神病学界的注意,但还应看到良好的生活环境、家庭的教养,特别是个人的体育锻炼等也是可以改变人的体型的。性别因素对于人的精神状态的影响较为明显地表现在女性上。女性由于性腺内分泌和某些生理过程如月经、妊娠、分娩等,常可出现情感冲动、多变、不稳、兴奋、抑郁等症状。精神病流行病等调查发现对酒精和药物形成依赖性而导致精神障碍的男性多于女性。关于年龄与人的精神状态关系的研究发现,儿童期由于身体与精神发育未达到成熟阶段,因而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弱,对各种因素过于敏感,易出现情感和行为障碍。青春期由于性发育逐渐成熟,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情绪易波动,在遇到一些生活事件时容易出现神经衰弱、强迫症、癔症等。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复杂多样,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
家庭环境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及给子女所提供的教养、教育条件,父母亲的教育思想,教养、教育方式,家庭成员之间心理气氛等等均会影响青少年心理方面的发展方向及水平。发展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在家庭中实施的早期教育及个体获得的早期经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亲子关系
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如果父母对子女持爱、信任、鼓励和支持等肯定态度,则容易使个体在与人初次接触时产生信任感、安全感。而这种情感的产生有助于个体与人的顺利交往。相反,缺乏父母的疼爱、关怀与照顾,信任、鼓励与支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