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红外光谱课件3.pdf

发布:2017-09-22约1.56万字共7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 红外光谱仪器 20世纪初,单光束手动式仪器 1947,第一代以棱镜做色散原件的双光束红外光谱仪问世 1960,第二代以光栅做色散原件的双光束红外光谱仪投入 使用 1978,第三代干涉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投入使用 5.1 双光束红外光谱仪 棱镜:KBr、NaF、CaF 、LiF等盐的单晶 2 衍射光栅 传统红外分光光度计由于光源的辐射能力及检测器灵敏度有限, 所以使狭缝宽度做得差不多与谱带的宽度相当,结果给分析带来了 很大的困难,必须排除狭缝的影响。 传统红外分光光度计是把整个波谱区分成为若干个波数间距相等 -1 的检测点来测定的(析象元)。假定检测范围是5000-500cm ,总 -1 -1 宽度是4500 cm 。如要求分辨率达到3 cm ,那么析象元总数为 4500÷3=1500个。每个析象元记录需要半秒钟,那么整个图谱就需 要750秒也即12.5分钟。 一次扫描中,无论现代化电子放大器的放大功能多么强,它也不 能只放大信号不放大噪声和干扰。要提高信噪比,唯一的解决办法 就是要进行多次扫描,并将各次扫描的结果进行累加。在分辨率为 -1 1.5 cm 时,进行一次扫描需要25分钟,可以想象如果扫描1000次, 那就不知道要扫描到何年何月了。 S / N N scan N 1500 scan S / N 1500 39 Fellgett提出,称为 Fellgett优点 不同扫描次数核磁共振的信号 5.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 -IR ) Nicolet 红外光谱仪 正弦波的不同表象 时域函数 频域函数 P(t)=K(cos2 1t+cos2 2t) 只要测定P(t)~t两个点,解方程就可以得到 和 及各自的振幅值了。这就是用 1 2 时域光谱法分析的最基本原理。 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响应时间足够短的换能器。 傅立叶变换对  A()  A(t)eit dt 1  A(t) 2  A()eit d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 1891年Michelson提出 把高频信号转变(或调制)成可测量的低频信号 = 0.5 cm/s f = 4000Hz = 1.3 ×1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