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移植的护理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皮瓣移植的护理 唐亚娟 皮瓣的定义 皮瓣是一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所形 成。在皮瓣形成与转移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与本体(供皮瓣区)相连,此相连的部分称为蒂部,以保持血液供应,其他在面及深面均与本体分离,转移到另一创面后(受皮瓣区),暂时仍由蒂部血运供应营养,等受皮瓣区创面血管长入皮瓣,建立新的血运后,再将蒂部切断,始完成皮瓣转移的全过程,故又名带蒂皮瓣,但局部皮瓣或岛状皮瓣转移后则不需要断蒂。 用途和适应症 (一)修复有肌腱、骨、关节 、大血管、神经干等组织裸露的新鲜创面或陈旧性创伤。对有深部组织(肌腱、大血管、神经)缺损或外露的创面,不稳定疤痕紧贴骨面或合并有溃疡的瘢痕,为了加强局部软组织的厚度,或为后期进行肌腱、神经、骨、关节等组织的修复,都应该施行皮瓣修复。 (二)器官再造 如鼻、唇、眼睑、眉毛、耳、阴茎、手指的再造皆以皮瓣为基础,再配合其他支持组织(如软骨、骨、筋膜等)的移植。 (三)洞穿性缺损的修复 如面颊部洞穿性缺损,除制作衬里外亦常需要具有丰富血运的皮瓣覆盖。此外鼻梁、上腭等处的洞穿性缺损,阴道膀胱瘘或直肠瘘的修复亦须按照洞穿性缺损的治疗原则施行手术,包括衬里组织和覆盖组织两部分。 (四)增强局部血运 改善营养状态如放射性溃疡,褥疮等,局部营养贫乏,伤口很难愈合,通过皮瓣输送血液,改善局部营养状态,因而这种皮瓣最好是局部轴型皮瓣或岛状皮瓣,且不需作断蒂手术,这样不仅可以保持修复区的良好血供,并可望有较好的感觉恢复。 皮瓣的分类 皮瓣的分类 任意型皮瓣 轴型皮瓣 局部皮瓣 邻位皮瓣 远位皮瓣 一般皮瓣 岛状皮瓣 肌皮瓣 游离皮瓣 1.皮肤外观正常,质地柔软而无瘢痕 2.至少有一对适当长度(2~3cm和适当外径(1mm左右)的正常动、静脉分布于其内,以便能在手术显微镜下吻合 3.血管的解剖位置应较明确,变异较小 4.可供足够大小的皮瓣,皮瓣的厚薄、肤色要能满足受区的需要 5.皮瓣最好有一根可供缝接的感觉神经 6.皮瓣转移后供皮瓣部位的功能和形态影响不大 供瓣区的选择 受区要求 受区内或附近有可供吻合的血管。最好动、静脉平行或相距较近; 血管要有适当的长度和口径,最好皮瓣血管与受区血管的口径相一致口径不宜太小,应能在显微镜下吻合。 受区的血管被切断与瓣血管吻合,不致引起该血管原来供应范围的组织缺血或坏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