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章高分子链的结构概要1.ppt

发布:2017-07-07约8.19千字共9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构象与构型有何区别? 2. 均方末端距的表示方法有: 思考题: 说明高分子在哪三种情况下的表达式?哪种可由实验测出?那一种最有实际意义?能说明哪些实际问题? 3. 链的柔性与均方末端距的关系怎样? 4. 何谓高斯链?高斯链与自由结合链的差别?高斯链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高分子链呈现为高斯链?即具有高斯链的形态。 5.大多数高分子链呈蜷曲状态的原因? 6.一根真实大分子链(等效自由结合链)的无扰状态如何获得或一根真实大分子链(等效自由结合链)均方末端距的测定需在什么条件下测定? 7.由丙烯得到的全同立构聚丙烯有无旋光性?假若聚丙烯的等规度不高,能不能用改变构像的办法提高等规度? 思考题 8.假定聚乙烯的聚合度为2000,键角为109.5o,求伸直链的长度hmax与自由旋转链的根均方末端距之比值。 思考题 9.无规聚丙烯在环已烷或甲苯中、30℃时测得的无扰尺寸( )为0.0835nm,试计算其等效自由结合链的链段长度b(已知碳-碳键长为0.154nm, 键角为109.5o) * * * SBS树脂是用阴离子聚合法制得的苯乙烯和丁二烯的三嵌段共聚物。其分子链的中段是聚丁二烯,两端是聚苯乙烯,SBS具有两相结构,橡胶相PB连续相,PS形成微区分散在橡胶相中,起物理交联作用。 1.2.3 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 高分子由于单键的内旋转,分子具有许多不同的构象。 由于热运动,高分子以及它的链段在不停地运动着,即所谓微布朗运动。 1.2.3 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 末端距:线形高分子链的一端至另一端的直线距离,用 表示。 由于 的方向是任意的,故 ,而末端距统计值是标量,所以常用均方末端距或根均方末端距表征高分子尺寸。 质心 均方回转半径 1.2.3 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 1.2.3.1 均方末端距的几何算法 1.2.3.2 均方末端距的统计计算法 1.2.3 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 将化学键作为向量,从而将整个分子链抽象成为大小相等的、首尾相连的向量群 将高分子链抽象成为“三维空间无规行走”模型,计算末端距的几率分布函数 自由连接链:键长 固定,键角 不固定,内旋转自由。 1.2.3.1 均方末端距的几何算法 1.2.3.1 均方末端距的几何算法 1.2.3.1 均方末端距的几何算法 自由旋转链:键长 固定,键角 固定,在键角(109.5o)所允许的方向内旋转自由。 1.2.3.1 均方末端距的几何算法 l1 l2 l4 l5 l6 ? ? ? ? ? ?-? l2(-cos?) ? l1·l2 = l1·l2(-cos?)=l2 (-cos?) l1·l3 = l2 (-cos2?) l1·l4 = l2(-cos3?) 1.2.3.1 均方末端距的几何算法 对角线,n项 n-1项 2项 1项 1.2.3.1 均方末端距的几何算法 1.2.3.1 均方末端距的几何算法 自由旋转链完全伸直成平面锯齿形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Me Me COOH COOH 固定键角,受阻内旋 1.2.3.1 均方末端距的几何算法 在受阻旋转链中,内旋转位能不等于常数,内旋转内能函数u(φ)与内旋转角φ有关,假设为偶函数。 θ Φ C C C C 内旋转角φ示意图 1.2.3.1 均方末端距的几何算法 1.2.3.2 均方末端距的统计计算法 ? 自由连接链的均方末端矩: 末端距的几率密度分布函数 1.2.3.2 均方末端距的统计计算法 出现的次数: 出现的次数: 出现的次数: 出现的次数: 1.2.3.2 均方末端距的统计计算法 1.2.3.2 均方末端距的统计计算法 ( x, y, z) d d d 高斯密度分布函数 侧重原点与终点的距离,不关心方向,当 的概率为 侧重原点与终点的距离,不关心方向,当 的概率为 1.2.3.2 均方末端距的统计计算法 直角坐标换算成球坐标: 径向分布函数 1.2.3.2 均方末端距的统计计算法 等效自由连结链 b 1.2.3.2 均方末端距的统计计算法 等效自由连接链:实际高分子链不是自由连接链,也不是自由旋转链。将一个原来含有n个 键长为l、键角θ固定、旋转不自由的键组成的链,视为一个含有Z个长度b的链段组成的等效自由连接链。 1.2.3.2 均方末端距的统计计算法 无扰尺寸: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温度,可以使溶剂分子对高分子构象所产生的干扰不计,此时高分子链段间的相互作用等于链段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这样的条件称为θ条件,在θ条件下测定的高分子尺寸称为无扰尺寸。无扰尺寸是高分子本身的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