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ppt

发布:2017-06-06约6.14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右下文物反映了当时( )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 26.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 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角色扮演】 (1)根据上述材料同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技变法?为什么?(5分) 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 实实在在的好处。(5分)(注:学生持不同看法,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理解学习】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2分) 措施: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分) 【方法探究】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图10)。 黄鹏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变法是成功的。 刘芳说:商鞅因变法触及旧贵族利益,惨遭车裂而死,变法失败了。 (3)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3分) 评价方法: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翔流,推动杜会的发展。 整体感知 中国古代史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夏、商、西周、春秋 (战国—清朝)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秦、汉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隋、唐 —繁荣与开放 宋、元 —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 明、清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战国 —动荡、变革、发展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了解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华夏之祖 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新石器时代) 北京人(旧石器时代)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原始的农耕文明 考点要求 考点要求 知道“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概述孔子的主要成就 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 中华文化的勃兴 商鞅变法 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大变革的时代 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 灿烂的青铜文明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记住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名称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体形特征 工具、生产、生活 北京人 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北京西南 周口店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北京人用火遗迹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会不会制造工具 考点落实 河姆渡 居民 种植 作物 居住 房屋 名称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使用工具 其他 半坡 居民 种植农作物、定居、磨制石器——农耕文化 约七 千年 约五六 千年 浙江余姚 陕西西安 磨制石器 水稻 粟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 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制作玉器、乐器。 会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生活流域: 距今年代: 重要战役: 黄河流域 约四五千年 涿鹿之战 炎帝 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 考点落实 华夏之祖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黄帝 建宫室 尝百草,创医术 仓颉造字 养蚕织布 造 船 指南车 指南盘 黄帝 考点落实 都城 (黄河流域) 西周 商 夏 重要事件 建立者、 亡国者 兴亡时间 朝代 约前1600 ~前1046年 约前2070 ~约前1600年 前1046 ~前771年 禹—桀 汤—纣 周武王 —周幽王 阳城 盘庚迁殷后, 稳定在殷 镐,又称镐京 禹传子,家天下 牧野之战 注意点: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重点突破 诸侯义务 作用 内容 目的 巩固西周的统治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考点落实 代表作 三星堆文化 特点 灿烂时期 商朝 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司(后)母戊鼎 ——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 (与商周同期,成都平原) 青铜面具 青铜立人像 青铜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