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 志愿者精神与志愿服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志愿者精神与志愿者服务 遵义市社会义工协会 主要内容 一、志愿者精神 二、志愿者服务 三、志愿者文化 四、志愿者管理 五、弘扬志愿者精神,创和谐社会 一、志愿者精神 志愿者(即“义工”),是指利用业余时间,不为任何报酬参与社会服务的人。 志愿者精神的内涵:“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 ——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 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奉献: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 友爱: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 互助: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 志愿服务者以“互助”精神唤醒了许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 “助人自助”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自强自立,重返生活舞台。 进步——帮助他人、提升自我 进步: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志愿精神就是指一种自愿地、不计报酬地参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的精神。 人为什么活着?人为谁活着? 人应该怎样为人? 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志愿者精神体现着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 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 “有一件事是可以做一辈子的,那就是志愿者” “做志愿者不仅是在帮助别人,很多时候你获得的比付出的更多” 理念—“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 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不论高低贵贱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 二、志愿者服务 的模式 向雷锋同志学习(1963年3月5日 )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1994年12月5日 ) 2000年确定每年3月5日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支教、扶贫、环保、社区建设、大型赛会、应急救助、海外服务等 中国志愿者约有8千万人,占人口总数的7% 全国已建成2.4万个服务站,形成了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30多个省级协会、众多市县级协会组成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构。 社会公益活动已达1亿多人次,累计服务45亿多小时 “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 每年暑假有近百万大中学生深入贫困、受灾地区进行短期服务 很多志愿者长期在红十字会、特殊教育学校、公益基金会、公益热线、图书馆等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服务机构任职 10万志愿者、20万拉拉队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100万社会志愿者……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170多万志愿者用他们真诚的微笑和细致的服务为中国夺得赛场外一块沉甸甸的金牌。奥运会志愿者的微笑,是中国最好的名片! “鸟巢一代”得以在奥林匹克的大聚会中谱写出青春之歌,也必将在未来的伟大事业中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主体由汉字“心 ”、英文字母“V”、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构成。 上海世博会共有79965名园区志愿者,其中包括1266名国内其它省区市志愿者和204名境外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分13批次,为游客提供了129万班次、1000万小时约4.6亿人次的服务。 志愿者基本素质 必须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必须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必须有大局观和团队精神 必须尊重他人 必须守时守纪 须具备一些基本的文明礼仪 仁爱之心——认知自我、提升个人修养 平静之心——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终身学习——以己所长服务社会 在助人中成长,在助人中自助。 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生命的宽度是无限的! 志愿工作四大特征——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 五层境界—— 第一层 : 帮助别人 , 自己快乐 第二层 : 身为志愿者 ,心是志愿者 第三层 : 关爱他人 , 关爱自己 第四层 : 发动社会 , 服务社会 第五层 : 生命不息 , 奋斗不已 . 志愿服务的原则 自愿参加 量力而行 讲求实效 持之以恒 三、志愿者文化 现代意义上的“志愿者文化”除了原有那些最基本的核心定义,还意味着一个个体对于他人、对于志愿组织、对于社会的一种责任的担当,一种坚定的、与权利和义务相当的承诺,一种自觉的公民精神,成为现代公民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是社会文明和发达的象征 中国的志愿者文化 “志愿者”、“志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