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系统工程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以基于空间引力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分析为例
【摘要】:本文引力模型对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分析【】【】以系统观念、现代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对结构复杂、变量众多的系统进行分析,科学地规划和组织人、财、物,通过最优途径的选择,使系统在各种制约条件下达到预期目标。
GDP,Dij 为城市间最短公路里程数,Fij为城市对城市的经济隶属度。经济联系量和经济隶属度是用来衡量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的指标,既能反映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也能反映出周边地区对中心城市辐射能力的接受程度。(引力模式中的距离,一般用两地空间距离(km)表示,也可以用时间、运输成本等特殊距离单位来衡量两地间的距离)
二、区域概况
京津冀城市群区域面积为18.34万平方公里,人口8500万两大核心城市并存,低等级城镇数量过多,中等城市偏少8+2”模式,即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加上环绕两市的石家庄、保定、唐山、秦皇岛、廊坊、沧州、张家口、承德等8个河北城市。为了便于动态地、对比地研究问题,在计算中选择了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个时间点,分别计算了这三个时点上北京和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量和经济隶属度。使用到的人口和经济数据来源于2002、2007和2012年的《中国城市年鉴》,城市间公路里程数据由“车次网”查询得到。计算结果见下表。
城市 天津 唐山 秦皇岛 承德 廊坊 张家口 保定 沧州 石家庄 2001 经济联系量(亿元.万人/平方公里) 93.3 8.0 1.4 1.08 18.7 2.7 6.0 1.1 4.3 隶属度(%) 68.1 5.8 1.0 0.79 13.7 1.9 4.4 0.8 3.1 2006 经济联系量(亿元.万人/平方公里) 276.1 32.2 4.4 2.95 62.3 6.4 17.9 4.0 12.5 隶属度(%) 65.8 7.6 1.0 0.70 14.8 1.5 4.2 0.9 2.9 2011 经济联系量(亿元.万人/平方公里) 917.5 111.5 10.3 9.18 216.0 16.9 52.9 12.7 29.2 隶属度(%) 66.6 8.1 0.7 0.67 15.6 1.2 3.8 0.9 2.1 如表1所示,从2001年到2011年期间,北京市和京津冀都市圈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北京和天津作为区域核心城市,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量和经济隶属度远远超过了和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从2001年到2011年,天津和北京的经济联系量持续增加近10倍,始终占所有城市对北京的经济联系量总和的65%以上,反映北京和天津联系密切,同城化发展趋势明显。天津市对北京市的经济隶属度经历了先下降再上升,但依然低于2001年,反映天津市设立滨海新区以来经济快速增长,自身的经济中心地位在增强。
第二,从2001年到2011年间,北京市对京津冀都市圈其他城市经济联系量的绝对数值都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增长超过10倍的城市有廊坊、唐山、沧州,反映了这些城市和北京的经济联系在加强。从2001到2011年,京津冀都市圈主要城市和北京经济联系量高低的排序为:天津、廊坊、唐山、保定、石家庄、张家口、沧州、秦皇岛、承德,其中廊坊、唐山和保定对北京的经济联系量比较高,2011年占到北京对除天津以外所有二、三级城市经济联系量总和的71%以上。这一方面反映了距离和位置对经济辐射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相对于承德和张家口来说,也反映了地形和交通状况对经济辐射能力的影响也很明显。
第三,从经济隶属度看,在2001年到2011年期间,除了廊坊和唐山对北京的经济隶属度有明显上升之外,其他城市对北京的经济隶属度都呈现出阶段或持续下降趋势,这反映了这十余年除了廊坊和唐山在接受首都经济辐射和产业合作方面有所加强和获益之外,其他大多数城市在接受北京经济辐射和产业带动方面并没有明显进展,甚至出现了相对倒退。
城市辐射范围界定
通过重力模型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和天津在京津冀地区的城市核心地位和强大的辐射作用力。其中,北京与天津两地之间的联系作用极其紧密。把北京的辐射范围分二个梯度:第一梯度为天津、廊坊、唐山、保定、石家庄,;第二梯度为张家口、沧州、承德、秦皇岛。
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如表所示,从区域产业结构来看,河北河北省的采掘业、重加工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占优势;北京产业结构升一级已经进入高级阶段,第三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和金融业成为其经济支柱;天津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生工业占优,第二产业比重正在逐渐减少,第三产业比重正在增加,正处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期。在主导产业上北京、天津的产业结构趋同比较明显,整个地区尚未形成明显的区域分工,河北与京津的产业集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