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3、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并启发学生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 1、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2、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电影《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昼夜之间哈利波特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与英雄。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汤姆·索亚》的故事梗概和精彩片段。(板书课题:《汤姆·索亚》)
了解作者:对于马克·吐温,同学们知道多少?我也找到了一些,还有图片,算是一点补充吧。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展示“马克吐温”相关资料。
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这部小说中,汤姆·索亚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来看看他为我们实现了怎样的梦想。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小说描写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2、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
3、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才能等。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4、你觉得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吗?为什么?
5、谈完了对汤姆的印象,我们的同学其实对书中的情节更感兴趣,因为情节是小说的生命线。在书中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是哪一个情节呢?(《当海盗去》)
三、精读《当海盗去》片段,体会人物和 语言特点
(一)初读片段,感知内容
1、快速浏览片段,谁能快速说出这个片段的梗概。
2、在这个片段中,汤姆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3、提到海盗,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骷髅旗和铁钩船长。他们掠夺财产、杀害无辜,无恶不作。汤姆的海盗是这种吗?
4、很显然,汤姆的海盗不是这种杀人放火的强盗。那他想当海盗的本意又是什么呢?
(二)精读片段,体会人物和语言特点
1、说说这个片段中你感觉精彩的地方。
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如,细节描写传神--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语言描写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幽默:如镇上的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小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使劲握着撒切尔太太的手,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
2、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简单说一说:如,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当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时,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恢复后即看望朋友哈克;是个顽皮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
3、摘选你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
四、结合课后的泡泡和读书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1.通过读梗概和精彩片段,老师也对这个汤姆喜爱有加,那大家对他 有何感想呢?你对什么内容还产生了要细读原著的兴趣?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
2.你知道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吗?
3.拓展阅读汤姆刷墙的精彩片段。
4.鼓励学生读整本书,为读书交流作准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