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式玻璃幕墙加工作业指导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PAGE 22 页 共 NUMPAGES 22 页
构件式玻璃幕墙加工作业指导书
一、构件式玻璃幕墙加工工艺流程图:
二、构件式玻璃幕墙加工工序指导卡:
一)、工序名称:领料(材料出库)
技术要求:
物料倒运时轻拿轻放,严禁拖拉、踏踩、嗑碰、划伤物料。
物料码放:将材料摆放整齐,贴标识的一端朝外,便于清点。对于较大较重的材料应放置工装车底部,较轻较薄的易变形的材料应放置工装车上部。
严格按照领料单要求检查材料的编号、断面、规格及表面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操作要求:
技术部根据库中现存量和下单计划出据领料单。领料单要求机打,不许手写和涂改。
生产相关负责人按照生产计划到生产加工中心领取生产任务单和领料单。
生产车间负责人按照领料单到库房领取材料。
库管员根据领料单清点发货,并在电脑中做出库单。
车间负责人和库管员按照出库单双方清点确认,无误后双方在出库单上签字。
库管员根据出库单在电脑中修改现存量,并核对数据。
材料出库后要求在指定区域进行拆包、检验、贴保护膜。
工艺装备:钢卷尺、游标卡尺、色卡、工装车
检验要求:
用钢卷尺紧贴型材表面测量。
目测型材表面质量,不得有磕碰划伤。
使用色卡对照,确定表面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5、工艺简图:可符实际操作图片。
二)、工序名称:贴膜(材料保护)
1、技术要求:
1)按型材断面尺寸选取相应规格的保护膜。
2)贴保护膜要求平整、无气泡。
3)贴膜时将型材有缺陷的部位外露出来。
4)清洁型材表面污物时禁止使用有腐蚀性的溶剂如二甲苯等。
5)贴完保护膜的型材必须标识相应的编号、规格、数量。
2、操作要求:
1)将出库的型材按要求倒运到指定区域拆包、检验、贴膜。
2)将整包的型材放于工作台上,用壁纸刀按要求拆除外包装纸。
3)撕掉厂家所贴保护膜,同时目视检查型材表面是有质量缺陷。
4)用100mm*100mm的白布清除型材表面灰尘。
5)贴膜前先区分型材的可视面和非可视面,按型材可视面的实际规格选贴保护膜。
6)贴膜过程中将型材有缺陷的部位预留出来,在裁切保护膜时严禁划伤型材表面。
7)型材贴完保护膜后,按要求码放到货架上,并做好标识。
3、工艺装备:膜厚仪、硬度钳、工装架、游标卡尺、壁纸刀
4检验要求:
型材壁厚、膜厚及硬度检验标准参照现行国家规范标准。
贴保护膜要求平整、无气泡。
保护膜必须经检验合格。
贴完保护膜的型材由质检员贴上“PASS”标识并填写型材的编号、规格、数量。
贴完膜的型材码放时隔垫木条摆放间距为1000mm
工艺简图可符操作图片。
三)、工序名称:进料(型材倒运)
技术要求:
型材码放的高度不能超过货架100mm.
型材倒运时要捆牢,同时防止过程磕碰、划伤。
用叉车倒运到车间指定的加工位,并与相关负责人做交接验收签字。
操作要求:
将贴完膜的型材用捆绑带捆牢,然后用叉车倒运到车间指定位置。
严格按领料单进行清点验收,并做交接验收签字。
工艺装备:工装车、叉车
质检要求:
倒运到车间的型材必须标识清楚:工程名称、型材编号、规格、数量
所有倒到车间的型材必须经验收合格并贴有““PASS‘标识。
工艺简图可符操作图片
四)、工序名称:下料(立柱、横梁)
1、技术要求:
1)检查原材料长度、型号、颜色、表面质量及壁厚等要求;
2)直角下料时长度公差取—0.5mm,角度偏差取±15’;
3)45°下料时长度公差取±0.5mm,角度偏差取-15’;
4)异形角度下料时长度公差取±0.5mm,角度偏差取±30’;
5)非90°下料时应注意分清角度倾斜方向;
6)下料的锯切口应平整,毛刺高度小于0.2mm;下料后应对所产生的铝屑进行清理后方可放入料架;
2、操作要求:
1)参照加工明细及加工图检验待加工型材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2)设备操作工严格按设备操作规程检查、调试设备,并试运转。按加工图要求调整设备参数。
3)首样试切:按加工图要求试切一支,然后自检,合格后报专职检验员。检验合格后方可批量加工。
4)下料过程中及时清除工作台上的铝屑,并将下完的料用气枪吹除型材表面的铝屑。
5)在加工完成的型材相应位置标明编号、规格、数量,然后按要求码放到货架上。
3、工艺装备:双头下料锯、吹枪、货架、钢卷尺、万能角度尺、记号笔
4、质检要求:
1)做首件检验记录,主要按图纸和技术要求检测下料长度、角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要求。
2)用深度尺测量加工毛刺的高度
3)目测型材表面质量,不得有碰伤、划伤。
4)使用粗糙度样板对比,目测检验切割断面粗糙度。
5、工艺简图可用操作图片
五)、工序名称:下料(开启框)
1、技术要求:
1)检查原材料长度、型号、颜色、表面质量及壁厚等要求;
2)开启框45°下料时长度公差取-0.3mm,角度偏差取—10’;
3)异形角度下料时长度公差取±0.5mm,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