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地源热泵发展概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沈阳市地源热泵发展概况
沈阳市地源热泵协会 郭晓朝
沈阳市地源热泵应用现状
随着国家《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能源法的出
台。地源热泵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沈阳市地源热泵应用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自90年代末到2006年沈阳地源热泵呈自由式发展。这期间全市共有109个项目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应用面积大约为310万㎡。其中地下水98项,土壤源9项,再生水水源热泵2项。面积分别为307万㎡、3.5万㎡、1.4万㎡。自2006年后期,沈阳市成立了沈阳地源热泵建设规划办公室及沈阳市地源热泵协会,地源热泵推广及建设从社会自发到政府引导。2007年沈阳制定了《沈阳市“十一五”时期水源热泵技术应用专项规划》,规划规定:沈阳市“十一五”期间共可规划形成6928万平方米的有效供热面积。其中新建4236万平方米,既有建筑改造2691万平方米。2007年规划目标:形成1500万平方米,其中新建建筑1083万平方米,既有供热改造建筑418万平方米,2008年规划目标:形成1737万平方米,其中新建1034万平方米,既有建筑改造703万平方米,2009年规划目标:可形成有效供热面积1877万平方米。2010年规划目标:可形成有效供热面积1811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沈阳市还制定了《沈阳市“十一五”时期再生水源热泵供热规划》,在两个规划基础上对《沈阳市“十一五”时间供热规划》进行了修编。
为了规范地源热泵技术推广和应用,沈阳市政府颁发《沈阳市地源热泵系统建筑应用管理办法》(政府第71号令);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地源热泵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沈政发【2006】20号)并与各区县(市)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推广地源热泵技术应用工作的责任状。
到2008年末全市累计已有地源热泵技术应用483项,应用面积达到3458万平方米。与传统燃煤相比,可节约实物煤120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硫41.4万吨,烟尘34.5万吨。
沈阳地源热泵应用典型工程
为了地源热泵技术更好推广和应用,沈阳市地源热泵协会2008年在《沈阳建设》汇编了沈阳市已经运行的地源热泵30工程项目作为典型工程加以宣传,本文以下选择几个项目作介绍。
地源热泵技术在沈阳市热源中的作用与地位
沈阳市从97年开始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开始,,在应用地源热泵技术方便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沈阳市为了创建环境模范城市,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落实减耗降排的目标进行大量扎实的工作。沈阳市多年来一直在改善城市环境上下大力气,作大手笔的动作,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是沈阳市构建城市的理念。由于多年努力,沈阳市大气优良天数在逐年增加。2008年大气优良天数已超过320天。随着可持续发展认识的不断提高,从煤、石油能源向天然气与电的清洁能源的过渡,从石化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过渡,反映出社会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地源热泵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被沈阳市人民广泛接受。目前全世界范围的所要解决两大难题: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地源热泵是解决这两个问题很好的选择。
由于分散式供热锅炉效率低,烟囱林立,除尘设备落后,供热质量差,能源浪费大。不仅对城市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同时也加大了煤、灰、渣的运输量,由此带来市政交通压力和运输车辆的排放污染问题,影响了沈阳市的城市景观和环境质量。
因此在《沈阳市城市供热规划》中规划总体目标为:2006-2010年取消所有7MW以下锅炉(目前,沈阳市区单台锅炉容量7MW以下的供热锅炉房供热面积为3500万㎡),取消大部分单台容量14MW以下锅炉,特殊用户的单台容量14MW以下锅炉改为清洁能源供热,保留单台容量29MW以上的锅炉;到2010年,集中供热率达到90%以上,其余10%采用清洁能源供热,供热锅炉房和热源厂减少到62座,供热管理和运行力争达到国际水平。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2007年1月-2月期间,对沈阳市的6个典型地源热泵工程的实际运行参数进行了测试,本次测试的总建筑面积约为150,000平米,测试对象涉及住宅小区、厂房、酒店和公建等建筑类型,建筑面积从6,000到70,000不等。6个测试项目按地源侧形式的不同可分为3种:分别为土壤源热泵系统1个,污水源热泵系统1个,地下水源热泵系统4个。得出结论如下:
(1)沈阳市现有的利用地源热泵技术供暖的效果绝大部分能满足使用要求,用户对系统应用效果的满意率较高。测试6个项目中,4个项目室内采暖保证率为100%,1个为95%,另外1个室内效果较差,主要原因是末端系统和热源系统不匹配。
(2)源热泵机组单机COP大致都在3~4之间,最高的为3.86,最低的为2.79。
(3)地源热泵系统性能系数基本都大于2,最大值为3.05,但个别改造项目由于热源系统与末端的匹配问题性能系数较低。由于现场条件的制约,无法直接观测到源热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