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方格沙障防沙治沙原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草方格沙障防沙治沙效果
荒漠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困扰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而风沙运动所引起的土壤风蚀是沙质荒漠化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沙漠造成的危害,归根结底还在于风沙流的风蚀、搬运、堆积的作用。为了防止沙丘的移动,首先应该控制沙丘表面疏松的沙粒不被风蚀吹扬,可以利用杂草、树枝以及其它材料,在沙丘上插设风障或覆盖在沙面上。凡此一类的措施,都属于工程治理。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草方格沙障一是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再一个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目录
摘要 ....................................................................................1
1 草方格沙障..............................................................................1
1.1草方格沙障防风固沙的机理和作用..................................2
2 草方格沙障植护的方法..........................................................2
3草方格沙障植护的规格....................................................3
4 草方格沙障对植物的影响...............................................3
5 草方格沙障对沙的影响.........................................................2
1草方格沙障
草方格沙障 沙区群众把沙障统称为“风墙”,草方格沙障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
1.1草方格沙障防风固沙的机理和作用
在新设置的草方格沙障上, 当气流或风沙流经沙障时, 均有涡旋产生, 并伴有积沙现象。过充分蚀积, 最后形成较为光滑凹曲面( 蚀积平衡的洼面) ,方格沙障 沙区群众把沙障统称为“风墙”,草方格沙障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
1.1.1增大地表粗糙度,削弱近地面层风速。
地面扎制草方格改 变了下垫 面性质的第一个反 映是加大 了地面粗糙度 。转化风沙运动条件阻滞近地面层的风速。
1.2引起流场结构的变化,目前,学术界虽然对草方格的研究较多。但对草方格工程布设后附近流场的结构变化至今还没有统一的看法 , 一般认 为柔性 草( 尤其草头部 ) 在风中的抖动。能“ 击碎” 顶部流场。 使顶部加速区的能量聚集不起来。
1.3导致草方格沙障内气流场地 和地表形态变化。
从沙丘上设置沙障地 段的剖面来分析 ,在新设置 的草方格沙障上,当风沙流经时,均有旋涡产生 ,有积沙现象。经过充分蚀积作用,最终形成光滑而稳定的凹曲面。由这种凹曲面组成的有规则纹状的下垫面,由于凹槽内回流的存在。 对其顶 部气流具有一种升力作用 ,通常称为这种小型浅槽的“ 升力效应” 。既能保证在强风时沙面自身不起沙。又能使气流中挟带的少量外来沙物质被升气流搬运过境。不产生流沙的堆积。
2 草方格沙障植护的方法
用麦秸草、 稻草扎制草方格前需在材料上洒一些水 ,使之湿润 ,为的是提高材料的柔性 ,以免扎制时折断。芦苇在扎制前要碾压 ,目标是将管状的芦苇压劈 ,改变为柔性材料。扎制前将材料切成 60cm长的段 ,整齐的堆放在事先计划好的地上 ,然后在沙丘迎风坡横对主风方向划出网络线 ,沿线平铺麦秸 ,扎制材料要垂直 “线” 排放 ,并置中间位置于线上 ,用钝仞平头铁锹(防止切断材料)在草中部用力将其对折压入沙层内 12~15cm ,出露高度 13~15cm(偏差为 ±2cm) ,顶部宽度 5~6cm ,再用脚将草带两侧的沙踩实 ,并用铁锨或刮沙板将中间的沙向草带下刮一刮 ,使草方格提前形成碟形凹槽 ,有利于沙障内地面稳定。草方格沙障每 10m布设一条 “Z” 型防火通道 ,宽度 1m ,通道内不埋设麦秸草。
3草方格沙障植护的规格
草方格沙障的规格要根据地区风力大小而定 ,草方格的形式为正方形 ,最常见的为1m× 1m。实践证明 ,在地形起伏不大的沙面上 1m ×1m草方格最为合理 ,在风能较小的平坦沙地可以灵活地放大草方格规格 ,在迎风坡 ,因地形的倾斜 ,沿等高线的草带要加密 ,原则上L ≤h/ sin α(L 为草带间距 ,h为草的出露高度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