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信息技术初探究说课稿.pdf

发布:2024-08-23约3.5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信息技术初探究说课稿--第1页

1信息技术初探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信息

技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课的内容《信息技术初探究》。下面我将

从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

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学科的第一课。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的概

念和信息技术应用,体会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为学生日

后学习更加复杂的计算机操作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相当重要

的地位和作用。

其二、教学目标。

新课改的精神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力培养为重。我根据信息

技术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与结构结合小学

三年级学生的学情情况,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了解信息的概念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

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小组交流讨论,来培养

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在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与信心。这样的目

标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技能目标本身转化到更多关注

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

展三方面的整合。

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信息的概念,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上机操作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1信息技术初探究说课稿--第1页

1信息技术初探究说课稿--第2页

还有所欠缺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掌握信息技术

在各领域的应用。要突破这个教学难点的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适时点拨引导,使得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并使

得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

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节

课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为学生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

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演

示法,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

边听边动手,这样可以获得直接经验,加深印象。在学法的选择上我

遵循学生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总结的思想。这

节课我的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我将具体阐述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

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和爱好

是最好的老师。在上课伊始,我会给学生讲这样一个小故事,1997年

5月11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和一个名叫“深蓝”的计算

机比赛象棋。结果不到1个小时,“深蓝”就赢了。学生听了这个故

事以后纷纷感叹,计算机好厉害呀。

这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接触到计算

机呢?这样引发

了学生的热烈讨论,有的学生说:我用计算机玩游戏。有的学生

说:我用计算机看动画片。等等。让学生感到生活中离不开信息技术

的应用,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信息技术初探究》这样的设计调动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