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传染病疫情报告程.ppt

发布:2019-03-01约4.47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9年4月9日 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和 相关制度 本课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修订版)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第37号令】(2006年修订版)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4《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5《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搞清几个概念 1.传染病的定义 2.传染过程 3.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传染过程 引起传染类疾病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通过多种途径,从一个传染源(例如病人、病畜)传到另一个人身上,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使其他人也感染同样疾病。 传染病的特点 §??? 有病原体 §??? 有传染性 §??? 有流行性: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 有地方性 §??? 有季节性 §??? 有免疫性 传染病主要特征 ①具有特异的病原体; ②有传染性; ③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如乙型脑炎多发生于夏末秋初,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在一定条件影响下,传染病可在易感人群中造成程度不等的流行,从散发以致造成大流行,如流行性感冒可能造成世界大流行。 ④有一定潜伏期; ⑤有特殊的临床表现,绝大多数传染病在病程中体温升高,有皮疹、毒血症和肝脾肿大等。 学校传染病疫情的特点1 一、传播快、播及范围广 二、政府重视、媒体关注 三、社会和学生家长反应强烈 四、防控措施落实难度大 学校传染病疫情的特点2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的学生,整天集中在同一教室里生活学习,相互之间密切接触;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使中小学生成为传染病高发的人群。 学校传染病疫情的特点3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取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 学龄儿童是多种传染病的易感染群体,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容易实现。 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 传染病传播的基本条件 §???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昆虫。 §??? 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昆虫或动物媒介、血液/体液、母婴、直接接触、间接接触 §???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就是这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 。 学校易发生传染病疫情的原因1 一、学校是人群高度聚集场所 二、学生的免疫力不强 三、卫生保健服务能力滞后 四、部分学生存在不良卫生习惯 学校易发生传染病暴发的原因2 1. ??? 学校是人群集中的特殊场所 2. ???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 学校易发生传染病暴发的原因3 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的危害性 一、损害了师生的身心健康 二、影响了社会稳定 三、打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 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进程 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 § 管理和控制传染源:根本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关键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重要措施 学校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 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以预防为主, 重点加强传染病的监督和管理, 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的原则。 才能有效地防治学校传染病,保护学生健康。 学校传染病防控的三个环节 一、管理(隔离、控制)传染源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切断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接 触、虫媒) 三、保护易感人群(宣传教育、预防接种、 自我防护) 学校在校园传染病防控中的职责1 1、学校建立传染病防控的组织和网络,明确责任人,完善预案; 2、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3、指定专职医务人员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 学校在校园传染病防控中的职责2 4、协助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进行调查和指导,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及处置的督促、检查; 5、按要求做好传染病疫情的处置; 6、组织开展对学校全体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学校在校园传染病防控中的职责3 7、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处置的第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