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水库水常规处理工艺的改造和深化.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深圳市微污染水库水常规处理工艺的改造和深化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 对供水的需求量
也愈来愈大, 1994 年全市自来水生产能力为 243.7 万吨/ 日,年用水
量 5.23 亿吨,到 1999 年生产能力达 363.7 万吨/日,年用水量 8.66
亿吨。
深圳虽属南方多雨地区, 但因地理和地形条件、 气候和气象特征
等因素,仍届严重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640 吨。约为全国人
均占有量的 1 /4,特区建立以来曾多次出现严重缺水的情况。
深圳市城市供水水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本地水资源, 依赖
年际降雨经水库调蓄作为供水水源, 部分地区利用本地河流在汛期丰
3
水时抽升河水进入水库补充水源。 此类水资源年供给量约 3.21 亿 m。
二是境外引水,即由对港供水系统取水,对港供水是由东江取水,经
八级提升途径 83km明渠输水至深圳境内的深圳水库调蓄,然后供给
3
香港,深圳市则由深圳水库取水,年可供水量为 5.23 亿 m。第三个
水源是正在建设中的深圳市东部引水工程, 该水源是由位于惠阳境内
的东江河道取水,经二级抽升由近 50km管道和隧洞输水至深圳市,
再经 48km的管道和隧洞分别转输给全市各镇域和各水厂供水。一期
3
建设年供水量 3.5 亿 m 。
地下水资源贫乏,部分村镇和地方小企业用作补充水源,年可供
3
量约 0.65 亿 m。
目前当东部引水工程尚未投入使用时,全市主要水源仍以对港供
水的东江水源和本地的水库水源为主。 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口的增长, 城市建设的不断拓展, 加之环保工作和污染治理方面的
滞后,上述水源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 染,原水水质日趋恶化,尤以
对港供水的输水明渠,受污染更为明显,据检测进入九十年代中期,
全市主要供水的调蓄水库包括对深港供水的深圳水库, 水中总氮、 总
磷、氨氮、亚硝酸盐氮、高锰酸指数、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挥发酚
等的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水库水有生物臭,锰含量常常超标,
藻的含量由 80 年代的每升几十万个增高到的每升几千万个,水库已
经富营养化。在出厂已检测的 35 项水质指标中,水中的臭、味、有
机物偏高。氨、氮、亚硝酸盐时有超标, Ames致突变呈阳性,具有
生物不稳定性。
目前深圳市自来水厂均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即原水经予加 cL2 和
PAC后,经混合,絮凝 ( 大部分为网格、折板、孔口等反应 ) 沉淀 ( 以
斜管和平流沉淀为主 ) ,石英砂过滤 ( 普通滤地、气水反冲滤地为主 )
2
加 CL 消毒后出厂,该处理工艺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等有
机和无机物,对水中溶解状态的有机物以及致突变前体物并不具有较
高的去除率,尤其是有机污染物,氨氯、臭味等去除率较低,这样使
得处理工艺中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