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报告(王水发)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A班 教学 B班 教学 前测 A班后测 B班后测 第二次 反思性 研究 第一次 反思性 研究 校本培训 本校领导、学科带头人、有某种特长的教师或者外出学习回来的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本校教师所做的业务培训,它具有灵活、便于操作、针对性强等特点。 ——教师培训的基本经验: 立足校本 基于问题解决 请进来、走出去 项目式、专题式 实行研训一体化 深化、细化、优化、操作化、校本化、固化、物化的过程 校本培养 为了帮助本校教师成长:新手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卓越教师,学校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开展的“青蓝工程”、“专业援助计划”、“名师或名班主任工作室”、“首席教师制”等有计划、制度化的教师培养工作。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国家课程校本化 地方课程系列化 学校课程多样化 年级课程特色化 班级课程个性化 校本课程开发 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或个体或小组合作,按照一定规范和程序,自主开发门类多样的学校课程,以供学生选择性修习,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与特长。 理想的课程图谱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 (1)开设此校本课程要实现哪些教育目标? ——确定目标——学生为什么要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测) (2)整合、提供哪些教育素材和课程资源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选择经验——学生要学什么;(内容模块) (3)怎样有效地组织教学、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组织教学——学生要怎样学;(课程实施方式)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已经或正在得到实现? ——评价结果——学生学得怎样;(课程评价) (5)此课程的课时建议、学分建议、选修对象、学习要求、教学保障以及开发教师的基础条件等。(课程管理) 据此撰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报学校审批。 “五个校本”—— 改变教师职业发展状态,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三个抓手”—— 改进当下的教育教学工作, 实现教师自身的师德追求! Tel: 0755 E-mail: bygolden@ 1239782556@ * 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1、变革教学方式,落实以学为本,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2、强化一日常规,确保学生在校时间严谨、有序、高效; 3、改进作业设计与批改方式,提高作业质量; 4、尊重、欣赏学生,建立和谐、信任、轻松地师生关系; 5、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6、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教学能力。 * * * * * * 英国的称职教师标准—— ①职业道德。作为称职教师,他们首先应该是热爱教师生涯,具有为教师生涯献身的精神。 ②合作共事。随着现代学校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教学工作逐渐演变成为相互关联和相互衔接的过程。虽然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单干性质,但是培养学生的整个过程,决不是个别教师能够单独承担的,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合作共事、相互配合、同心协力的个人品质。 ③个人主义精神。在西方,个人主义被视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人从小就应该具备这种为追求个人幸福而努力奋斗的精神。一个教师,一方面要具有合作共事的品质,另一方面又必须具备个人主义精神。 上述几点是称职教师应该具备的,反之就是不称职教师。 不称职教师具备的特征——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 注重惩罚,而不是表扬; 将学生的自我表达、艺术性和自发性创造视为学习不力; 对改革持怀疑态度; 经常侮辱学生,但希望学生富有教养和学会忍受; 注重控制,小题大做,不论错误大小,一律予以同样的惩罚。 合作共事 改革创新 新加坡模范教师的标准—— 对学生视如己出,关爱学生; 当学生的好朋友,与学生没有隔阂; 从不放弃每一名学生; 具有献身精神;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自成一格的教学方法; 创新教材; 为学生所敬爱、所喜欢、所信任。 对待学生、对待事业的态度与行为 教育教学策略与效果 (三)一份关于师德标准的问卷调查 排序 教师的师德追求 赞同率 1 及时批改作业,向学生和家长反馈作业完成情况。 99.11 2 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法规,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99.03 3 生活作风正派,注重个人形象。 98.99 4 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98.94 5 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耐心辅导功课。 98.93 6 廉洁自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98.93 7 尊重前辈,关爱同事,礼貌待人。 98.89 8 言行举止维护学校及区域的教育形象。 98.89 9 会爱每一位学生,并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爱。 98.87 10 谦虚谨慎,维护同事的尊严。 98.84 排序 中学生对教师的师德期待 赞同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