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对葡萄糖耐量减低的冠心病患者干预后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pdf

发布:2024-09-22约1.76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对葡萄糖耐量减低的冠心病患者干预

后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冠心病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

心脏疾病之一。同时,高血糖也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冠心病患者中高血

糖的发生率更是高达40%-60%。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冠心病患者的高血糖,

已成为当前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是两种常用的降糖药物,前者适用于II型糖尿病患者的治

疗,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后者则可以阻止碳水化

合物的消化吸收和提高葡萄糖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虽然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具

有不同的降糖机制,但两种药物均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

效。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在冠心病患者中干预葡萄糖耐量减低

的疗效,为临床科研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在冠心病患者中干预葡萄糖耐量减低的

临床疗效,以及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筛选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冠心病患者,同时对其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以明确患者的葡萄糖耐量状况。

(2)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和安慰剂作为干

预药物,并在三个月和六个月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检测干

预效果。

(3)记录患者在干预过程中的血糖、血脂和血压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情况。

(4)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耐受性进行比较,探讨

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在冠心病患者中干预葡萄糖耐量减低的优劣程度。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3.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符合以下条件的冠心病患者:

(1)确诊为冠心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具有临床症状和

(或)心电图显著改变和(或)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证实有冠心病;

(2)年龄在40岁以上,不分男女;

(3)无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病史;

(4)在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水平在7.8-11.1mmol/L之间。

(5)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2实验设计

(1)初次筛选入选:根据上述入选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初次筛选,

并进行OGTT检测,以找出符合研究要求的受试者。

(2)随机分组: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阿卡波糖组和安慰剂组,每

组人数为50人。

(3)干预周期和干预药物:每组治疗周期为6个月。二甲双胍组每天口服

500mg,每次3次,阿卡波糖组每天口服50mg,每次3次,安慰剂组每天口服对应

的安慰剂,每次3次。

(4)检测指标:在干预过程中,每一个月对三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血压等指

标进行检测,并记录干预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5)再次OGTT检测:在干预结束后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分别对三组患者

进行OGTT检测,以比较三组患者的葡萄糖耐量状况。

3.3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

和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比较不同干预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耐受性的差异。采用P

<0.05为显著性水平。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在冠心病患者中干预葡萄糖耐量减低的临床

疗效,并评估两种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预计研究结果可为临床科研

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高血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