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路基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方法
4.2.1、施工放样
土方卸载后,将路基两侧坡脚大致整平与路基便道水平,多余土方清运出场,采用全站仪直线段每20m放样一个断面,曲线段每隔5m放样一个断面。每个断面应将路基两侧坡脚点及设计路肩点进行准确放样。
4.2.2、刷坡
施工前,将挖掘机的斗齿上水平焊接一块钢板,使挖掘机料斗刷坡时再一个面上,先进行刷坡粗刷,坡面预留10cm,施工时根据路肩边坡点及坡脚的位置,横路基断面每隔20m进行挂线,人工挑出先挑出一道槽子,避免边坡压线,然后挖掘机安设在坡脚附近位置,从路肩向坡脚根据白线的位置,将边坡多余土方刷掉,然后挂线将坡面多余10cm弃土人工进行修整,装车运出场外弃土场。
4.2.3、脚墙
路基坡面刷完之后,测量坡脚标高,开挖脚墙基槽,脚墙开挖宽度为1.2m,开挖深度为1m,基底预留10cm,人工整平基槽,采用打夯机将基底进行夯实后。待夯实完成后,恢复坡脚线,基底弹线、立模,人工搭设溜槽入模,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分层进行浇注,每30cm一层混凝土一层片石进行施工。施工时,先将铺筑一层混凝土,人工抛片石,片石距离模板不得小于10cm且不得堆码片石后直接用混凝土灌注,避免脚墙出现空洞显现。浇注至地面时,严格控制设计脚墙标高尺寸,严禁随意调整,从而影响坡面拱形的整体美观效果。混凝土24小时拆模,洒水养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才行采用三七灰土分层进行回填夯实。
4.2.4、拱形骨架施工
根据路基防护设计交底材料及西兰公司下发的路基防护会商纪要文件,拱型骨架施工共分两次浇注砼,第一次浇注至路基坡面位置,挡水栏预留接茬钢筋,接茬钢筋的直径不得小于10mm,钢筋间距不得大于30cm。拱型骨架拱圈半径为2m,上、下两拱之间的距离为2m。拱圈宽度为60cm,拱圈及主架厚度为60cm,上部两侧设10cm厚C25砼挡水栏。
4.2.4.1、开挖基槽
采用全站仪精确放样坡脚位置,人工根据每隔16.22m设一道沉降缝,自上而下排拱。人工根据坡脚及路肩边坡点位置及高程,先定钢钎挂线,然后沿上下两点进行挂线,人工将压线的位置进行清除,确保线基本上贴着坡面。先行开挖主架基槽,开挖深度为50cm,主架开挖完成后,根据排设的拱架位置,将拱圈位置进行开挖,开挖深度为50cm。
4.2.4.2、浇注混凝土
基槽开挖完成,报监理工程师后,立即浇注混凝土。混凝土浇注时,主架应与拱圈同时进行。开挖后的基槽不得长时间暴漏在外,应随挖随浇,避免雨天冲刷边坡。混凝土浇注人工可在坡面上搭设溜槽或简易坡面运输架,自上而下进行浇注,混凝土浇注时,应严格按照试验室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拌合。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混凝土振捣应设专人进行,不得来回更换人员。混凝土浇注完成后,两侧挡水栏位置应及时将接茬钢筋埋设好,钢筋间距为30cm,流水面位置应进行收面2-3次,确保混凝土内实外美,坡面平顺。
4.2.4.3、挡水栏施工
拱型骨架挡水栏,采用3mm厚钢板加工拱架模型,外侧采用直径12的钢筋加工成的卡子,每隔30cm设一道。竖条采用竹胶板外侧设5cm×5cm方木背楞,模板高度为15cm,便于控制混凝土面。
挡水栏采用人工浇注入模,采用自上而下的施工顺序进行,竖条挡水栏应与拱圈挡水栏同步进行施工,避免混凝土出现过多施工缝,影响外观质量。
4.2.4.4、混凝土养生
拱形骨架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安排专人进行养生,并采用草帘子进行覆盖。避免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缝。混凝土养生期间应每天进行1-3次,可根据天气变化,养生周期为混凝土浇注后不小于7天。
4.2.5、穴植紫穗槐
1)、骨架护坡完成后,人工将坡面窗式拱架内,均匀洒铺10cm厚种植土,洒水洒透通过洒水使坡面种植土慢慢密实。
2)、拱形骨架窗内穴植紫穗槐,横向间距0.3m,纵向(高度方向)0.4m,每穴2株。
3)、种草防护的草籽应均匀,全部落入坡面,及时覆盖表土并适当拍压。
4.2.6、注意事项:
1)、施工前,路堤应自上而下逐条布置骨架;当路堤坡脚最后几个拱间距或高度不足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拱间距、拱高或镶边宽度,使边坡得到有效保护。
2)、严格按设计型式、尺寸挂线放样,开挖沟槽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应清除坡面浮土,填补坑凹,使坡面大致平整。边坡应随挖随浇注,严禁长时间暴漏。
3)、骨架应按设计形状和尺寸嵌入边坡内,骨架内的种植土应与骨架表面齐平,并与骨架和坡面密贴。
4)、路堤骨架需待路堤沉降基本稳定后方可施工并使坡面保持平顺。
5)、拱形骨架护坡竖条和拱圈必须整体浇注,骨架模板要有足够刚度,加工要求精细,模板加固必须稳固可靠不跑模。
6)、流水槽可分开与拱架进行浇注,但必须在浇注拱圈时预留接茬钢筋,并将接触面进行凿毛处理,预留接茬钢筋直径不小于Φ8,间距不大于30cm。
7)、控制混凝土塌落度,捣固密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