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录
1.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本科2016级培养方案1
附录1:平台课分组目录 8
附录2:专业限选课程、任选课程目录 12
2.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本科2016级指导性教学计划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本科2016级指导性教学计划(第一、二学年) 19
电子 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三、四学年指导性教学计划 2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三、四学年指导性教学计划 23
自动化专业第三、四学年指导性教学计划 26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第三、四学年指导性教学计划 28
软件工程专业第三、四学年指导性教学计划 30
3.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本科专业课程学分分布及选课指导说明
电子 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学分分布及选课指导说明 3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学分分布及选课指导说明 36
自动化专业课程学分分布及选课指导说明 38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学分分布及选课指导说明 42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学分分布及选课指导说明 44
注:培养方案及指导性教学计划中无课程号或课程号不全的课程,选课时请以选课手册为准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息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 息学院)本科培养方案面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自动化、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示范性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等五个专业,从2003级开始实行多
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构建具有各专业共性基础的学院平台课程体
系以及具有一定特长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强调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技能)
以及健全人格、 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为学生提供增强基础、选择专业的机制,培养基础厚、
专业面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从2011级开始, 息学院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进一步将学科交叉范围扩大到专业核心
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选课机制和更加宽广的专业空间;并将继续深入研究和不断改进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科学技术专业人才。
息学院致力于为学生全面参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艺术、社会服务等活动创造条件,
提倡学生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能,鼓励学生敢于面对
挑战、不断探索、 力创造、追求卓越,并提供一种基础和环境,促使学生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和
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基本要求
息学院各专业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成为高素
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国际化
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提出、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
能力;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相关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
在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 号获取、处理和应
用、通信及系统和网络、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微波及电磁技术理论、 号与信息处理
的新型电子材料、器件和系统 (包括信息光电子和光子器件、微纳电子器件、微光机电系统、大规
模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系统芯片)的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
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开发与教育工作。
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国民经济、国防和科研各部门的运动
控制、过程控制、机器人智能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新型传感器、电子与自动检测系统、复
杂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及管理等工作。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大规模模拟及数字集成电
路设计和应用(包括新型存 器、处理器、信息安全芯片和各种SoC芯片)、工艺开发、EDA工具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