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理 深圳市2016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doc

发布:2017-03-25约4.24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理 深圳市2016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地理 考试时间:____分钟 题型 材料选择 简答题 总分 得分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 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表1);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读表1,完成1~2题。 表1 1.“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主要取决于() A. 计划生育政策 B. 人口迁移方向 C. 自然地理环境 D. 地域开放程度 2.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的是() A. 巴西 B. 加拿大 C. 澳大利亚 D. 德国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图1是我国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埋藏深度空间分布图。读图1,完成3~5题。 3.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土壤盐碱化最为严重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的季节是() A. 春季和秋季 B. 春季和夏季 C. 夏季和秋季 D. 秋季和冬季 5.不能缓解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的做法是() A. 地膜覆盖 B. 增施熟石灰 C. 农田开挖排水沟 D. 喷灌和滴灌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图2是某岛屿的遥感影像。该岛屿面积10458平方千米,岛屿东北部降水丰富,植被茂密;西南部降水很少,植被稀疏。读图2,完成6~8题。 6.该岛屿位于() A. 北大西洋 B. 南大西洋 C. 北太平洋 D. 南太平洋 7.该岛屿成因类型属于() A. 大陆岛 B. 珊瑚岛 C. 冲积岛 D. 火山岛 8.该岛屿东北部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 热带雨林 D. 热带草原 材料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图3中的铁路曾多次因大风导致列车脱轨、倾覆及设备损毁。读图3,完成9~11题。 9.受大风危害最严重的路段是() A. 十三间房附近 B. 三间房附近 C. 了墩附近 D. 哈密附近 10.通过该铁路输往我国东部地区的货物主要是() A. 钢铁和机械 B. 石油和天然气 C. 小麦和甜菜 D. 棉花和瓜果 11.该段铁路没有沿虚线走向修建,主要是因为虚线线路() A. 风灾危害大 B. 修建成本高 C. 洪涝灾害多 D. 占用耕地多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那曲地区地形以高原丘陵为主,地表84%是草地,高嵩草、矮嵩草、紫花针茅是牦牛主要的饲用植物。牦牛四肢粗健,皮毛厚实,心肺发达,耐饥渴,是那曲地区主要畜种之一,每年10月是牦牛适宜屠宰期。早年牦牛主要作为役用(耕作、运输),近十多年来,随着牦牛奶、牦牛肉干、牦牛绒衫、牦牛工艺品等上百种产品生产加工,牦牛产业在那曲地区快速兴起。图4是那曲地区示意图,图5是那曲地区三种牧草生物量年内变化图。 12.分析牦牛成为那曲地区主要畜种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13.简述牦牛适宜在每年10月屠宰的理由。 14.分析牦牛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15.当地有企业计划大幅扩大牦牛产业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促进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专家对此提出质疑。试为专家的质疑提出依据。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圭亚那是南美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国土面积21.5万平方千米,人口78.7万,森林覆盖率高达86.4%。近年来,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圭亚那政府鼓励外资公司到本国租用土地,种植油棕、甘蔗、速生树等发展生物能产业,产品(生物柴油、酒精等)主要供应欧美市场。图6是圭亚那位置图;图7是圭亚那首都乔治敦各月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16.分析圭亚那北部沿海地区一年中出现两个雨季(5~8月、11月至翌年1月)的原因。 17.分析乔治敦气温年较差小的原因。 18.分析圭亚那传统民居多为木结构高脚屋的自然原因。 19.分析外资公司在圭亚那发展生物能产业的有利条件。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季节性是旅游产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对旅游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最显著的表现是在较短的特定时间内集中了大规模的客流,从而产生了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图8)。“反季旅游”也称淡季旅游,是指避开旅游高峰时节进行的旅游活动。 说明发展反季旅游的好处并提出促进反季旅游发展的措施。 答案 材料选择 1.? C 2.? D 3.? A 4.? A 5.? B 6.? C 7.? D 8.? C 9.? B 10.? D 11.? B 简答题 12.? 牦牛四肢粗健,适应当地高原丘陵地形;皮毛厚实,适应当地寒冷的气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