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09 计本班
01 刘永亮
1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各所高校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理论课程以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而将工具性、操作性的内容放到实验课中。理论课程涉及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概念、组成与工作原理,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及安全等方面的基础性内容。学校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基础。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应该是面向各个领域的应用,而不只是面向计算机学科。
2、目前存在的问题
2.1入学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很多城市里的学生在中学就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这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但不够系统,还有较大比例的学生,中学时基本没有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有的甚至没有见过计算机。学校近几年招收的新生中来自农村和小城镇地区的比例较大,约占总人数的70%,入校新生计算机水平的较大差异给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现象较严重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理论老师上课时,学生只能看和听,不能亲自动手操作,下课后又没有及时回顾和上机操作,学习效果不太好;而上实验课时,由于相对于理论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个时间差,知识的延续性被截断,甚至有些班级理论课老师还没有教而实验课老师先上课的情况也有,导致实验课学习效果也不太好。
2.3、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考入大学,但同时学生的质量也一定程度受到影响。有的学生以为进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有的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以为到大学是该享受的时候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还有的学生难以适应大学教育的新方法,等着老师像中学时那样进行手把手教授和灌输,主动学习的能力不强。
2.4、在线考试与作业系统试题库与教材内容不配套
学校有一套很好的在线作业与考试系统,通过它可以调用试题库随机抽题自动生成作业题和考试题目,实现无纸化作业和考试。系统能自动批改客观试题,教师只批改主观试题,总分的统计和考试结果分析也基本是自动生成,现代化程度较高,提高了习题的灵活性,减轻了教师的改题负担。但由于试题库中的题目年代久远,跟不上时代发展,虽然不断在修改和更新,但由于题量很大,教材又不断更换,有相当多的试题在现用教材中找不到答案。试题库与教材内容的不配套,延长了网上作业的时间,打击了学生网上做作业的积极性。还有的学生因为家庭困难,支付上机费用有压力,因而减少了做作业的次数。
2.5、个别教师认识不足,讲课效果不佳
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推陈出新,教师同样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个别老师平时不备课,上课照着课件念,或者自己另搞一套,凭经验讲一些东西,不系统、不连贯、不生动,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意愿降低。
3、针对问题采取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面这五个问题,中心组织从事基础课教育的老师逐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抓住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症结所在,根据已有的条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并在2009年的教学活动中付诸了实施。
3.1、上好第一堂课,树立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十分重要。首先,教师欢迎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并做自我介绍。这样可以拉近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接着告诉学生:大学学习和高中学习是不同的,是从灌输式学习向自主式学习的转变,老师在课堂上教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课后学生一定要预习、复习和深入学习(比如从网络和图书馆查阅资料);同时告诫学生进大学不是进了保险箱,以后找工作光有成绩册不够,重要的是要有技能,必须利用大学的宝贵时间精通多门技能,作为将来谋生的手段。这样,学生的危机感上来了,学习时主动性自然就强了;此外还要告诉学生学校的相关纪律,要考勤、做作业、写实验报告,一旦违反校规,就不能参加考试;然后将上课的时间进度、每章节多少课时告诉学生,以便进行预习。这些内容交待完后才能开始新课程的讲授。这虽然看似简单的开场,其实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因此我们将这些统一做在了多媒体课件中,要求每个老师进行讲述。
3.2、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课件,互相沟通,保证教学效果的基本统一
计算机中心统一制作全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教学日历、教学课件发给授课老师参考,同时要求教师据此修改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日历和课件上交计算机中心,中心把理论老师的教学日历发给实验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老师,以使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进度一致,各班级的理论老师和实验老师名字显示在网上,方便教师间的交流。计算机中心在每两周召开的例会中都召集基础课老师协商,进行授课指导。中心正副主任和督导组老师不定期到课堂听课,进行现场指导,使授课老师自觉、积极地备课,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3.3、完善试题库,使之适合当前教学内容和教科书内容
计算机中心组织基础课教师对试题库进行统一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