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角度观测 A α B 碎部测量 一、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是根据测站点上的一个已知方向,测定已知方向与所求点方向的角度和量测测站点至所求点的距离,以确定所求点位置的一种方法。 全站仪与南方CASS数据传输 1)打开电脑上的南方CASS软件,打开菜单(数据)项下的(读取全站仪数据)出现如下界面: 全站仪与南方CASS数据传输 2)把界面参数选择与全站仪通讯设置相同,然后点击(CASS坐标文件)后的(选择文件)按钮,输入导出数据的文件名2008,如图 全站仪与南方CASS数据传输 保存,然后按 “转换 ”按钮 出现如下界面: 3)然后先在电脑上按回车键,再在全站仪上按F3 (是)键, 之后数据开始导出。数据全部导出后,软件左下角出现如下, 全站仪与南方CASS数据传输 4)然后在CASS(绘图处理)菜单项下选展野外测点点号 然后输入比例尺按回车, 全站仪与南方CASS数据传输 5)选择刚才导出的2008.DAT文件。 点击打开,如图展点成功 4、 高程控制测量 ②、高差部分 后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3)=K1+(3)-(8),绝对值不应超2mm。 前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4)=K2+(6)-(7), 绝对值不应超2mm。 两式中的K1、K2分别为两水准尺的黑、红面的起点差,又称尺常数 黑面高差(16)=(3)-(6);红面高差(17)=(8)-(7)。 黑红面高差之差(15)=[(16)-((17)±0.100)]=[(13) -(14)],绝对值不应超过3mm 高差中数(18)=1/2[(16)+(17)±0.100]作为该两点测得的高差。 4、 高程控制测量 当整个水准路线测量完毕,应逐页校核计算有无错误,校核方法是: 先计算Σ(3)、Σ(6)、Σ(7)、Σ(8)、Σ(9)、Σ(10)、Σ(16)、Σ(17)、Σ(18),而后用下式校核 Σ(9)-Σ(10)=(12)末站 1/2[Σ(16)+Σ(17)±0.100]=Σ(18)---当测站总数为奇数时。 1/2[Σ(16)+Σ(17)]=Σ(18)---当测站总数为偶数时 最后算出水准路线总长度L=Σ(9)+Σ(10) 4、高程控制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在地面高低起伏较大或不便于水准测量的地区,采用三角高程的测量方法传递高程。 4、高程控制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如图所示:在地面上A、B两点间测定高差hAB,A点设置仪器,B点竖立标尺。量取仪器高、目标高。测出倾斜视线和水平视线间所夹竖角α,若A、B间距离D已知,则两点间高差为: 若A点高程已知为HA,则B点高程为: i为仪器高;V为目标高;D为两点间距离;α为竖直角。 二、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是以测图控制点(图根点)为测站,用测量仪器,依据某种测量方法,测定碎部点(地物、地貌特征点)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规定的比例尺展绘到图纸上,加注地物、地貌符号,最后经过整饰使之成为地形图。 碎部点的测量方法有极坐标法、方向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等。 碎部测量 全站仪测图一个测站工作要点 1、安置仪器(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等) 2、定向(后视控制点B,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立棱镜(跑尺员依次将棱镜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立镜前应弄清实测范围和实地情况,选定碎部点,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棱镜路线)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棱镜,点击‘测量’键) 5、记录计算(结合测区草图) 碎部测量 外业作业草图 全站仪与南方CASS数据传输 首先把全站仪用串口数据线与电脑连接,然后开机:按MENU键,接着按F3,然后按两次F4,到(存储管理)界面下出现如下界面:F1数据通讯;F2初始化,此时按F1按钮。 然后按F1(GTS格式),再按F1(发送数据),然后按F2坐标数据,然后按F2(12位),然后按F2(调用)出你需要导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