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下室支撑梁、冠梁施工缝处理方案.docx

发布:2025-04-01约5.54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下室支撑梁、冠梁施工缝处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址]

3.地下室支撑梁、冠梁概况:地下室支撑梁和冠梁作为地下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关键作用。支撑梁主要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地基上;冠梁则连接地下连续墙或灌注桩等围护结构,增强围护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本工程地下室支撑梁和冠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具体强度等级],梁截面尺寸多样,如[列举几种典型截面尺寸]。

4.施工缝设置位置: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实际情况,施工缝设置在[具体位置描述,如支撑梁跨中1/3范围内、冠梁与其他构件交接处等]。

二、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最新版本号])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最新版本号])

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最新版本号])

4.本工程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文件

5.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及相关技术资料

三、施工缝处理目标

1.确保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紧密,无明显的缝隙、夹渣等缺陷,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2.满足防水要求,防止地下水通过施工缝渗漏到地下室内部。

3.使施工缝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不影响结构的长期使用性能。

四、施工缝处理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水泥:采用[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水泥,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并有质量证明文件。

砂:选用中砂,含泥量不超过[具体百分比],泥块含量不超过[具体百分比]。

石子:石子粒径为[具体粒径范围],含泥量不超过[具体百分比],泥块含量不超过[具体百分比]。

外加剂: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选用[外加剂名称及型号]外加剂,其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具有产品合格证书。

界面剂:采用[界面剂名称及型号]界面剂,能有效提高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

2.主要机具准备

混凝土搅拌机:根据施工进度和混凝土浇筑量,配备合适型号的搅拌机。

混凝土输送泵:用于将混凝土输送至浇筑部位,确保混凝土的连续供应。

振捣器:包括插入式振捣器和平板振捣器,用于振捣混凝土,保证混凝土密实。

钢筋加工设备:如钢筋切断机、弯曲机等,用于处理施工缝处可能涉及的钢筋连接和调整。

清理工具:铁铲、扫帚、钢丝刷等,用于清理施工缝表面。

测量工具:水准仪、全站仪、钢尺等,用于施工缝位置的精确测量和控制。

3.作业条件准备

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已达到一定强度,一般要求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具体天数]以上,且混凝土强度不低于[具体强度值],方可进行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表面的浮浆、松动石子等已清理干净,露出坚实的混凝土表面。

施工缝处的钢筋已进行清理和校正,确保钢筋位置准确、无锈蚀等缺陷。

模板已安装牢固,保证施工缝处理过程中模板不发生变形、位移。

现场已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五、施工缝处理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

施工缝清理→钢筋整理→界面剂涂刷→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

2.操作要点

施工缝清理

首先用铁铲、扫帚等工具将施工缝表面的浮浆、松散混凝土颗粒等杂物清除干净,直至露出坚实的混凝土表面。

对于较难清理的部位,可采用钢丝刷进行反复刷洗,确保表面无残留杂质。

清理完成后,用清水冲洗施工缝表面,将灰尘、碎屑等冲洗干净,使表面保持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钢筋整理

检查施工缝处的钢筋,对于有变形、移位的钢筋进行校正,使其恢复到设计位置。

对钢筋表面的铁锈、油污等进行清理,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性能。

若施工缝处钢筋有截断或连接需求,应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的焊接或机械连接,确保钢筋的连接质量符合要求。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同一截面内的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应满足规范规定。

界面剂涂刷

在清理干净并湿润的施工缝表面均匀涂刷一层界面剂。

涂刷应薄而均匀,不得有漏刷、流淌等现象。

待界面剂干燥至手触不粘时(一般根据界面剂产品说明书要求确定干燥时间),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模板安装

根据施工缝处理部位的形状和尺寸,安装模板。模板应安装牢固,拼接严密,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现象。

在模板与已浇筑混凝土接触处,应粘贴海绵条或橡胶条等密封材料,以保证密封效果。

模板安装完成后,应检查其垂直度、平整度等是否符合要求,如有偏差应及时调整。

混凝土浇筑

浇筑前,先在施工缝处浇筑一层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厚度为[具体厚度,一般为50100mm],以润滑施工缝表面,减少混凝土与旧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