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国际化发展的分析及思考-基于SSCI, Aamp;HCI 数据库相关信息的研究[J].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图书情报工作网刊 ·研究论文·
2010年 12月
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国际化发展的分析及思考——基于
SSCI、AHCI数据库相关信息的研究
赵美娣
浙江大学图书馆 杭州 310027
[摘要] 选取国内文科较强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
交通大学 8 所综合性大学,检索 SSCI、AHCI 两个数据库 2005—2009年的相关数据,对各高校收录文献数量、主题、引用等
进行相关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并选取中国经济、中国教育、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中国情报学与图书馆学等主题进行分析,
对高校人文社科学科建设和发展并走向国际化提出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 高等学校 人文学科 社会科学学科 SSCI AHCI 数据库
人文社科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多属于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等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学者研究同样的
问题会有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并得到不同的结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校园氛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人文社科学科在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多样性上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然而,人文社科学科优势的形成比科技优势的形成更加
困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和培育。
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大环境的形成,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趋向于全球化趋势。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成
果在国际性期刊上发表,在世界学术界占领一席之地,无疑可极大提高学校的学术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对于人文社科领
域的国际化发展一直受到国家、领导的重视。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
思想,这 “三个面向”引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视野拓展到世界的范围;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社科院考察工作时,
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既立足中国实际,又要放眼世界大势,要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
科学;2003年,教育部推出哲学社会科学的 “繁荣计划” ;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 “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
[1]
才和优秀成果走向世界” 。然而,与自然科学领域相比,文科在这方面的发展要慢很多。产生这种情况原因很多,但最主要
的原因,还是老师和学者缺少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的意识和相关的政策引导。
本文通过对 SSCI、AHCI 两个数据库相关数据的收集和统计,从文献信息学的角度反映我国高校人文社科学科论文的国
际化水平,并进行了一些比较和分析研究,希望能为相关学校和部门提供某一角度的参考。
1 数据来源
检索统计 SSCI、AHCI 两个数据库论文的收录、引用等情况。选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复
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8 所国内文科力量较强的综合性大学,检索 2005 年—2009 年 5 年的数据,
进行相关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主要检索策略:考虑各高校多种表达方式用逻辑或在数据库“地址”字段组配检索,如北京大
学、用“Peking univ” 、 “Beijing univ” 、 “Bei Jing univ”或 “Pe King univ”在“地址”字段检索,限制在2004 年—2010
年期间,并对检索结果用数据库本身的精练功能,在机构精练中选取北京大学的论文,再在出版年精练中选取 2005、2006、
2007、2008、2009 的论文作为标准数据。后面的所有分析以该数据为准。
由于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本身提供了比较方便的归类、引文分析和论文统计分析功能,所以本文的数据如论文数、
被引频次、篇均引用次数、H 指数等都采用了数据库本身已统计完成的数据,其中主题名称、国家、机构等也采用了数据库所
使用的名称和分类。按照数据库的设置,如果一篇多作者的论文,作者为不同机构人员,将在作者所在的所有机构都重复统
计,比如一篇两个作者的论文,作者单位分别为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该论文会同时统计进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
1
·研究论文· 图书情报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