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现机制与促进对策.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 Vol. 36 5 ,20 14
【教育与改革】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现机制与促进对策
陈 军, 张 涛, 陈水仙
( 中国地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430074 )
摘 要:生态文明教育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地位。 高等院校作为知识传播与文化传
承的主要阵地,在生态文明教育中肩负着重要使命。 本文从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载体变化与现实诉求出发,
阐述了当前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现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促进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推动高校
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从高校教育层面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关键词:高等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实现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44 (2014 )05⁃0666⁃06 收稿日期:2014⁃04⁃20
基金项 目:2012 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12CKS022 );2013 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 目
(2013B028 );2013 年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UGW130219 )。
作者简介:陈军(1978⁃ ),副教授,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是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
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并
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 生态文明教育是教育者以生态价值观为核
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 心,通过教育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在思想上树立
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1] 。 一种崭新的人生观、 自然观和生存发展观,并在
作为传递和提升人类文明的重要力量与有效途 人与自然的生存环境中自觉合理运用技能和手
径,高等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和 段,不断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活动。 在新
先导性的地位。 在我国,高等教育作为以大学 的历史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已经成为一个融
生为教育对象的专业化教育活动,不仅承担着 会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培养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责任, 学等领域的综合体系。 从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
而且还担负着普及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推动 文明建设的现实要求来看,我国高等院校的生
社会生态文明教育的重任。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 态文明教育必须结合主流意识形态培育的需
[2 ]
明建设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已经成为生态文明 要,承担起实现大学生人格生态化 的历史使
教育的主要阵地。 当前,我国众多学者就高校 命,在内容安排上涵盖生态文明观念教育、生态
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许多意见与建议,为高校 文明知识教育、生态文明法制与道德教育、生态
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积极启示。 然而,要有效 文明技能教育等四个方面,为大学生理解和建
推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使之更加有效有序地 设生态文明提供应有的思想素质、知识准备、行
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过程,还需要进一步 动规则和方法手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