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地下水控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下水控制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20 页
6-2-8 地下水控制
基坑工程中的降低地下水亦称地下水控制,即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下水要满足支护结构和挖土施工的要求,并且不因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基坑周围的环境和设施带来危害。
6-2-8-1 地下水控制方法选择
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就要用井点降水。开挖深度浅时,亦可边开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地下水控制方法有多种,其适用条件大致如表6-123所示,选择时根据土层情况、降水深度、周围环境、支护结构种类等综合考虑后优选。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
地下水控制方法适用条件 表6-123
方法名称
土类
渗透系数
(m/d)
降水深度
(m)
水文地质特征
集水明排
填土、粉土、粘性土、砂土
7~20.0
<5
上层滞水或水量不大的潜水
降水
真空井点
0.1~20.0
单级<6
多级<20
喷射井点
0.1~20.0
<20
管井
粉土、砂土、碎石土、可溶岩、破碎带
1.0~200.0
>5
含水丰富的潜水、承压水、裂隙水
截水
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岩溶土
不限
不限
回灌
填土、粉土、砂土、碎石土
0.1~200.0
不限
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土层稳定。否则一旦发生突涌,将给施工带来极大麻烦。
6-2-8-2 基坑涌水量计算
根据水井理论,水井分为潜水(无压)完整井、潜水(无压)非完整井、承压完整井和承压非完整井。这几种井的涌水量计算公式不同。
1.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根据基坑是否邻近水源,分别计算如下:
(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时(图6-168a)
(6-124)
式中 Q——基坑涌水量;
K——土壤的渗透系数;
H——潜水含水层厚度;
S——基坑水位降深;
R——降水影响半径;宜通过试验或根据当地经验确定,当基坑安全等级为二、三级时,对潜水含水层按下式计算:
(6-125)
对承压含水层按下式计算:
(6-126)
k——土的渗透系数;
r0——基坑等效半径;当基坑为圆形时,基坑等效半径取圆半径。当基坑非圆形时,对矩形基坑的等效半径按下式计算:
r0=0.29(a+b) (6-127)
式中 a、b——分别为基坑的长、短边。
对不规则形状的基坑,其等效半径按下式计算:
(6-128)
式中 A——基坑面积。
(2)基坑近河岸(图6-168b)
(b<0.5R) (6-129)
(3)基坑位于两地表水体之间或位于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时(图6-168c)
(6-130)
(4)当基坑靠近隔水边界时
(6-131)
图6-168 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简图
(a)基坑远离地面水源;(b)基坑近河岩;
(c)基坑位于两地表水体之间;(d)基坑靠近隔水边界
2.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图6-169a)
(6-132)
(2)基坑近河岸,含水层厚度不大时(图6-169b)
(b>M/2) (6-133)
式中 M——由含水层底板到滤头有效工作部分中点的长度。
(3)基坑近河岸(含水层厚度很大时):
(b>l) (6-134)
(b<l) (6-135)
图6-169 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涌水量计算简图
(a)基坑远离地面水源;(b)基坑近河岸,含水层厚度不大;
(c)基坑近河岸,含水层厚度很大
3.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图6-170a)
(6-136)
式中 M——承压含水层厚度。
(2)基坑近河岸(图6-170b)
(b<0.5r0) (6-137)
(3)基坑位于两地表水体之间或位于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图6-170c)
(6-138)
图6-170 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简图
(a)基坑远离地面水源;(b)基坑近河岸;(c)基坑位于两地表水体之间
4.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图6-171)
(6-139)
图6-171 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涌水量计算简图
5.均质含水层承压-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6-140)
图6-172 均质含水层承压-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简图
6-2-8-3 集水明排法
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开挖基坑,会遇到地下水问题。如涌入基坑内的地下水不能及时排除,不但土方开挖困难,边坡易于塌方,而且会使地基被水浸泡,扰动地基土,造成竣工后的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