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242-1982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UDC 633.511∶6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3242-82
棉花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Rules of oper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of cotton stock seed
1982-05-23发布 1983-02-01试行
国 家 标 准 局 批 准
目 录
1 总则
2 单株选择
3 株行圃
4 株系圃
5 原种圃
6 室内考种和决选
7 栽培管理
8 收花、加工和贮藏
附录A 田间记载项目和室内考种标准
总则
1.1 任务 生产棉花原种是各级棉花原种场和特约原种队的主要任务。按棉花品种区域规划,
实行一县、一地( 自然区)一种,一场(一队) 、一厂一种。品种的确定和更换必须由省(市、自
治区)一级农业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省、(市、自治区) 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意见和布局来
确定。品种要保持相对稳定。
1.2 要求 繁育的原种应具有原品种的典型性。原种的品种品质和播种品质应符合国家标准
规定。
1.3 方法 繁育原种,一般采取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的方法,即株行圃、株系圃
和原种圃三年三圃制。一般三圃面积的比例南方为 1:10:100;北方为 1:8:80。
1.4 队伍 原种场应建立稳定的专业队伍,确保技术操作规程的实施。原种场技术人员,必
须亲自掌握原种生产的全过程。
2 单株选择
2 .1 单株选择的地点 选择单株是原种生产的基础,单株选择要在原种圃、株系圃当选的株
系中选取,或在纯度高的大田中同时选取。尚未建立三圃的单位,可以从其他原种场中引进
三圃材料,或在纯度高的大田中选株建立三圃。
2 .2 单株选择的要求
2 .2 .1 典型性 首先从品种的典型性人手,选择株型、叶型、铃型等主要特征、特性符合原
品种的单株。
2 .2 .2 丰产性和品质 在典型性的基础上考察丰产性。感官鉴定结铃和吐絮、绒长、色泽等
状况,注意纤维强力。
2 .2 .3 病虫害:有检疫性病虫害的单株不得当选。
2 .3 单株选择的时间 第一次在结铃盛期,着重观察叶型、株型、铃型等形态特征作好标记;
第二次在吐絮后收花前,着重观察结铃和吐絮情况。抗病品种要选抗病单株,并进行劈杆鉴
定。经过复选,分株采摘。
2 .4 单株选择的数量 根据下一年株行圃面积而定,每亩株行圃约需 80—100 个单株,田间
选择时,每亩株行一般要选 200 个单株以上,以备考种淘汰。当选单株,每株统一收中部正
常吐絮铃 5 个(海岛棉 8 铃) 以上,一株一袋,晒干贮存供室内考种。
3 株行圃
3 .1 田间设计 将上一年当选白的单株种子,分行种于株行圃,根据种子量多少,行长一般
15~30 尺,顺序排列。留苗密度比大田稍稀。每隔 9 个株行设一对照行(本品种的原种)每
区段的行长、行数要一致,区段间要留出观察道 2 .5~3 .0 尺。四周种本品种的原种 4~6
行作保护行。播种前绘好田间种植图,按图播种,避免差错。
3 .2 田间观察鉴定
3 .2 .l 记载本 必须置备田间观察记载本,分成正、副本,副本带往田间,正本留存室内。
每次观察记载后及时抄入正本。历年记载本要妥善保存,建立系统档案,以便查考。
3 .2 .2 观察记载的时间和内容
苗期:观察整齐度、生长势飞抗病性等。缺苗 20 %(经移补后) 以上者初步淘汰。
花铃期:着重观察各株行的典型性和一致性。
吐絮期:根据结铃性飞生长势、吐絮的集中程度,着重鉴定其丰产性、早熟性等。
目测记载出苗、开花飞吐絮日期。
检查检疫性病虫害:在棉株的不同发育时期,结合进行对病虫害的观察,重点检查有无枯、
黄萎病及棉株的感染程度。
3 .2 .3 田间纯度 田间纯度的鉴定在花铃期进行,具体方法是:在光线充足时,背着光在距
离 l 米左右处观察棉株的株型飞叶型飞茎色飞茸毛等。然后走近观察铃型,一般以中、下部
内围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