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与应用教程(SQL SERVER 2008)习题1 8章答案.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习题1
1.名词解释:
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DBMS:是位于用户与0S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
的方法。
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
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外模式: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概念模式: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
内模式:DB 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
实体:客观存在、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属性:实体有很多特性,每一个特性称为一个属性。
实体标识符:能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称为实体标识符。
分布式数据库:是由一组数据组成的,这组数据分布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计算机上,
网络中的每个结点具有独立处理的能力 (称为场地自治),可以执行局部应用。同时,每个
结点也能通过网络通信子系统执行全局应用。
2.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有哪些特点?
答:文件系统阶段主要有5个特点:数据以“文件”形式长期保存;数据的逻辑结构与
物理结构有了区别;文件组织已多样化;数据面向应用;对数据的操作以记录为单位。
3.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有些什么缺陷?试举例说明。
答:主要有3个缺陷: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数据联系弱。
例如学校里教务处、财务处、保健处建立的文件中都有学生详细资料,如联系电话,家
庭住址等。这就是 “数据”冗余;如果某个学生搬家,就要修改3个部门文件中的数据,否
则会引起同一数据在3个部门中不一致;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这3个部门的文件中数据没
有联系。
4. 数据库阶段的数据管理有哪些特色?
答:主要有5个特点:采用数据模型可以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提供了4个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对数据的操作以数据项为
单位,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5.实体之间联系有哪几种?分别举例说明?
答:1:1联系:如果实体集El中每个实体至多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习,反之
亦然,那么El和E2的联系称为 “l:1联系”。例如:电影院的座位和观众实体之间的联系。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l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 中任意个 (零个或多个)实体有
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l中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l和E2的联系是“1:N联系”。
例如:部门和职工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l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 中任意个 (零个或多个)实体有
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l和E2的联系称为 “M:N联系”。例如:工程项目和职工两个实体
集之间的联系。
6.分析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的特点。
答:层次模型的数据结构为树结构,记录之间联系通过指针实现,查询较快,但DML
属于过程化的语言,操作复杂。
1
网状模型的数据结构为有向图,记录之间联系通过指针实现,查询较快,并且容易实现
M:N联系,但DML属于过程化的语言,编程较复杂。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为二维表格,容易为初学者理解。记录之间联系通过关键码实现。
DML属于非过程化语言,编程较简单。
面向对象模型能完整描述现实世界的数据结构,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能表达嵌套、递
归的数据结构。但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用户较难理解,这种模型尚未普及。
7.简述数据库系统的两级映像和数据独立性之间的关系。
答:为了能够在系统内部实现外部级、概念级和内部级3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
据库管理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
外模式/模式映像定义通常包含在各自外模式的描述中,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
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应用程序是依据外模式编写的;
模式/内模式映像包含在模式描述中,此映像是唯一的,它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
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它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所以称为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8.分析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答:分布式DBS 的体系结构分为四级:全局外模式、全局概念模式、分片模式和分配
模式。
(1)全局外模式:它们是全局应用的用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