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建党90周年有感-.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迎建党90周年有感
XX级国际法唐棣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在走过了9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之后,回顾党的历程,不禁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顿悟和感慨。
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90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在90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长夜难眠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序幕。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统一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就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接下来的20余年中,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民取得了跨越式的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坚持改革开放,紧紧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发展速度也稳居世界第一。在国际上,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也极力改善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政治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国经济在XX年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并对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今天,我们依旧在腾飞搏击之中时刻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XX年3月3日,我国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于北京召开,加上3月5日开始的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引人瞩目的“两会时间”正式到来。会前温家宝总理已表示,中国将降低“十二五”期间的GDP增长目标,着力解决房价、物价、反腐、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民众关心的问题。而两会期间传递出的种种信息,也反映出如何提升人民幸福度与经济结构转型和控制通胀一起,成为了讨论的焦点。例如,北京代表呼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代表则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庆则宣布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各级政府的此前的两会报告和“十二五”规划也显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将是各级政府未来五年执政的重中之重。温总理在两会前夕与网民的对话也显示,民众的福祉市政府重要关注的问题。他说,领导干部的政绩应该是以人民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为最高标准,而不是以高楼大厦和项目作为最高标准。
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自十七大十七大报告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单独列篇,我党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把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和重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本质要求,我党体现出它自建立起就始终坚持的宗旨和信念——为一个“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党。
第12次制定了五年计划,近3000名人大代表就这份政策性纲领文件加以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这种形式也许依然保留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样式,但是两会所提供的却是一个更开放和创新性的平台,这个平台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是反应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最佳途径;也是我国开创自身独特民主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