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1735-2009根瘤菌生产菌株质量评价技术规范.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 65.080B 10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735—2009根瘤菌生产菌株质量评价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quality evaluation forrhizobial strains of inoculant2009-04-23 发布2009~05-20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 1735—2009前言本标准的附录 B 和附录 C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凤明、关大伟、李俊、沈德龙、姜昕、冯瑞华、李力、陈慧君、杨小红。
NY/T 1735--2009根瘤菌生产菌株质量评价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根瘤菌生产菌株质量评价的要求、方法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豆科作物接种剂生产的根瘤菌菌株。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NY 525-2002有机肥料NY/T 883农用微生物制剂生产技术规程NY/T 1536微生物肥料田间试验技术规程及肥效评价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根瘤菌rhizobia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进行生物固氮的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3.2根瘤菌生产菌株rhizobial strain of inoculant从自然界直接分离筛选或人工选育获得的具有结瘤固氮能力,并可用于生产的根瘤菌菌株。3.3根瘤菌菌剂J rhizobial inoculant以根瘤菌为生产菌种制成的微生物接种剂。3. 4参比菌株reference strain已被认可并广泛使用的根瘤菌生产菌株,作为根瘤菌生产质量控制的参照标准。4 要求4.1实验室评价技术要求4.1.1菌株细胞和菌落形态一致,无杂菌。4.1.2菌株生长繁殖力强;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等原料易获得;发酵终点的菌体数量在1.0×109cfu/mL以上。4.1.3菌株遗传性状稳定、存活能力强。4.2盆栽试验评价技术要求4.2.1共生匹配能力应与特定的豆科作物品种形成有效瘤。常用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匹配关系参见附录 A。7
NY/T 1735--20094.2.2固氮能力接种待测菌株处理与未接种处理相比,收获籽粒的作物植株总氮量增加20.0%以上,收获植株生物量的作物(牧草类)植株总氮量增加15.0%以上。统计检验达到显著水平。4.3田间小区试验评价技术要求4.3.1接种待测菌株处理与未接种处理相比,籽粒产量增加10.0%以上,植株生物量(牧草类)增加15.0%以上。统计检验达到显著水平。4.3.2接种待测菌株处理与接种参比菌株处理相比,籽粒产量或植株生物量(牧草类)增加5.0%以上。统计检验达到显著水平。5试验方法5.1 实验室评价试验方法见GB 20287和 NY/T 883。5.2共生匹配能力和固氮能力测定方法见附录B。5.3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见附录 C。6评价规则6.1符合4.1、4.2、4.3.1要求的根瘤菌菌株,评定其达到生产菌株的标准,可推荐用于相应豆科作物品种接种剂生产。6.2在符合 6.1基础上,又符合 4.3.2 要求的根瘤菌菌株,评定其达到优良生产菌株的标准,可用于相应豆科作物品种接种剂生产。2
NY/T 1735—2009附录A(资料性附录)共生匹配关系表表A.1常用的根瘤菌属和种与豆科作物共生匹配关系属名种名豆科作物宿主菜豆根瘤菌(R.etli)菜豆(Phaseolus ulgaris)高卢根瘤菌(R.gallicum)菜豆(Phaseolus ulgaris )海南根瘤菌(R.hainanense)波叶山蚂蝗(Desmodium sinuatum)豌豆(Pisum satium),山藜豆属(Lathyrus),车轴草豌豆根瘤菌(R.leguminosarum)属(三叶草属)(Trifolium)内蒙根瘤菌(R.mongolense)花苣(Medicago ruthenica)根瘤菌属热带根瘤菌(R.tropici)菜豆(Phaseolus nlgaris )(Rhizobium)山羊豆根瘤菌(R.galegae)东方山羊豆(Galega orientalis)贾氏根瘤菌(R.giardini)菜豆(Phaseolus vuigaris)胡特根瘤菌(R.huautlense)东方山羊豆(Galega o
显示全部